关于《玫瑰的故事》
只间断看了几集,觉得语言很有质感,朴素中不乏智慧,接地气。许多句子很精。
基于已不喜欢看缠缠绵绵的东西,一个事拖着一大串,浪费时间,情绪扩大缩小中反复无常,纠是最影响心境的,所以没打算看。
网上评论一大些,加上电视一开,便是这剧,于是打开闲看。
一看,不愿去感觉,太习以为常了,见怪不怪了。再看,看亦舒的语言,实属耐琢磨,清晰中不乏深刻,深刻中不乏浅显易懂。
从不同视角可以观赏到生活方方面面,不同类人群的观点,没对错,都是奔着美好生活而努力活着,只是结伴不同而已,合不合适而已。就如亲家们,男友们,女友们,他们大错没有,只有小误中小错,小错中小误,小错缘于难以大同……放眼望去,谁都是阶层环境中的人,谁都受自己所拥有的托付着托举着,究其一生都是走楼梯的人,一上一下的。
……
这部剧,人们提到了作者的生活,褒贬不一,大多当新闻,当闹趣。谁都没资格说谁,路长,梦多,坑坑洼洼的,一路顺达没几个,不错的人生是逆转中达观。
记得歌德小说还是座谈录中说过这意思,讲谁也没资格用石头打那人,因为你也许就是上个他,或下个他,或正是他,只是没被人发觉而已,但良心会懂。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剧,曲折是生活。即算生活不曲折,心是曲折的。
这剧不错,多维,多意,谁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说上几句话,无论对错。这就是生活,就是剧的效果。
有时间,也会看上一看。
孤独不来错,结伴带出错,这就是来自关系上的对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6145437/2976269cafc1e4ef.jpg)
写了这小节句子,倒是希望看剧了,原因是犯了断章取义就不好,先得来点自我批评。
人嘛,被事被人套牢了,就有人想出走,就像《瓦尔登湖》小说的作者,他到一处山水中,过自己的日子去了,这书让人无不心中一亮。
曾有人介绍这散文集《瓦尔登湖》(梭罗)。其实这样的散文,看的不是知识,只能感悟,才能获得心灵上的透亮。
当他一边介绍时,一边说着既嫉妒又挑剔的话,看,这哪像学到核心部分了,明明是学知识而已,知识还未学全,不能现学现买,而是现学现犯。
当然没人去评说,任其心情好就可以了,活在自己的认知中,即算不好也是好,存在即合理嘛,祝好就好。
这散文和《玫瑰的故事》,是截然不同的,但它们都是生活,都是人生的选择。
看过这散文的,会更懂这剧,往深里懂。没看过的,也许懂部分,因为生活本就只“一半”复杂,另“一半”在极简中。
其实也没看过《瓦尔登湖》,但知道里面说的一二。
生活可以简单,可以复杂,全在你是否透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