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影评|通过电影来学习“尊重,责任与荣誉”

2021-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大观学园

每晚七点,好文分享——

文/张健柏

    我一直强调学堂的老师们要懂得“尊重,责任和荣誉”。这些词汇,在中国往往都变味为“面子和利益交换”了。

    这一次,我就选了一部电影【心灵捕手】来专门讲什么是“尊重,责任和荣誉”,作为学堂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大家总共看了五个多小时才“看完”。

    这部电影是1997年度获得四项奥斯卡奖的影片,拍得很有深度。最有意思的是:剧中的天才问题青年演出者,就是剧作者本人:马特·达蒙。此人演一个贫民区的小工仔,却能够解决斯坦福大学的数学天才都解不出的难题,而且对于哲学,经济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都有很深造诣,然而由于童年的伤害,因此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性心理,无法发挥自己的天才;他爱上了继承遗产的一路名校读出来的有才华的哈佛大学女高材生,却因为自卑而不敢接受这份感情。虽然在实际上,马特达蒙自己当年就是哈佛大学的学生,而且中小学上的是剑桥的私立学校,家境富裕;这次出演一个贫民区的孩子,演的真实度很到位。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电影剧本的底本,来源于他当年上大学时候英文课的作业。这部影片的剧本在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上,以及对人类心理行为的了解上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却来自于一个刚离开大学没多久的大学生;可知哈佛培养的大学生的确不是平庸之辈,思考水平的确很高。连个大学英文课的作业拿来改改就可以获奖了。

    我让学堂老师们看这部影片的方法是:一些重要的对话,停下来让他们自己“进行下去”,这样就不得不去理解对象说话的动机,想达到的结果等等。结果试验下来,老师们觉得看起来很简单平淡的对话,背后有很深的思维和行为背景。另外,老师们的回答,常常与剧中的角色身份要求不符合,违背了“尊重法则”。为了给对方“尊重”却变成了“给面子”,从而让自己“丧失自尊”。要不就是“不给面子”让自己“很失礼”,限于两难之中。老师们发现要做到真正的“尊重”和荣誉好困难。马特达蒙出演的却是一个对自己的天赋骄傲的同时,却自卑地躲在童年朋友友谊的“关爱”中害怕面对外面世界,外表强悍不拘,内心却充满恐惧的问题青年,其价值观是混乱和冲突的,最终在教授的“无为心理辅导”中走出来。

    事实上,剧中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数学教授的“社会价值第一”,因此他很爱护和关心天才的发掘,对自己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很自豪;与他相反,他大学的室友,心理学教授相对忽略天才的价值,更关注“人心”和“生活本身”的价值,因此更愿意选择“平庸”的生活,即使为此会浪费掉可与爱因斯坦相比的天赋。

    最终,持不同价值观的不同地位的人,甚至是数学天才的朋友,缺乏良好教育的最底层的建筑工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充分表达了“什么是最高的尊重”---他们在“尊重自己”---捍卫自己的立场,与“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立场和原则中,找到了平衡点。高至菲尔兹奖的获奖人,低至贫民区底层群体,即使他们的语言很粗俗,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却有着一样光辉的人性--强烈的尊重别人和自我的尊重。我以为,这就是本片获最佳剧本奖的原因---表达了人性的光辉。而不是如同中国的很多电影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表达的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

    不过,我在上网查这部影片的资料时发现:似乎国人都看不懂这部影片中“人性的光辉”一面,看不懂“尊重”和“荣誉”这一点核心表达,很多影评,在我看来依然是中国人传统的“情感互动和宣泄”的理解。其实,这部影片是最不讲“情感互动”的,而是一直在贯穿“理性和荣誉”,“尊重和自尊”等等。反而是强调试图从自己的情感和立场原则出发,不考虑对象原则的人,无例外都是失败;最终心理学教授彻底尊重对象的立场,愿意放弃自己的执着,反而解决了问题,结局才皆大欢喜。否则就会是一场失败---因为“好心”所导致的失败;剧中的“爱”是用“理性的尊重”和“冷”,“不介入”来表达的。看不懂这些,就真可惜了作者的苦心。

    特别提醒,本片为了表现下层社会群体的生活,有一些很粗俗的语言表达,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缺乏教育的底层人士,也懂得真正的“尊重”---放下自己的感情,让自己的朋友远走高飞,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让自己“退出关系”的方式来努力成就对方,这才是真正的朋友。相对于国内的所谓“朋友”往往要求对方放弃自己的原则与自己一起堕落,才是有面子,够朋友的“情感纠结”式关系来说,这种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吧?

——节选自张健柏博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