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原创小说汇爱小说

短篇·煎饼先生

2017-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猫叔高小高

文/高小高

图片原自网络

1

老宋姓刘,是个卖煎饼的。

老宋岁数并不大,只是到了该婚娶的年纪,还是没解决掉个人问题,一来二去,他就变成了熟人嘴里的老宋。

刘老宋就这么被剩下了,可急坏了他的父母。父母给他托了一茬又一茬的媒人,得到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老宋有两个姐姐,早早的嫁到了外地,刘家星星月亮盼着老宋赶紧完成传宗接代的伟业。

老刘家急得团团转。

老宋自己每日里守着煎饼摊子,倒落个自在。

老宋的煎饼摊在市场一个挺不起眼的地方,不忙了,他习惯抱着一本书看,书的封皮被渍的油腻腻的,他自己看的快活。

2

紧挨老宋摊位的是卖肉夹馍的王二。

王二每次看到老宋一板一眼的看书就不咸不淡的挖苦他。

老宋,又看书哪?

老宋基本不抬头,也不搭理他,他心里明镜是的,知道这老小子怪话多,从来不憋着好屁。

呦,还不理我了。行啦,老宋,没事多看看美女多好,看看你,都快成傻子了。

老宋还是不理他,悠哉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王二看出老宋是真的傻了,多说也是讨没趣,索性自己抻直了脑袋,开始放肆的盯着过往的人群看。

生意不景气,老宋基本上看了半天的书,王二看美女看累了,守着摊子睡着了。

3

卖馒头的李婶跑过来打破了宁静。

她呼哧带喘的跑到老宋跟前,很夸张的说要两套煎饼果子。

要辣椒么?老宋问。

多放。李婶回答的不假思索。

葱花香菜没啥忌口吧?

多放。

老宋熟练的操作,又问,放油条还是薄脆。

一个油条,一个薄脆。

好。

一问一答的过程,煎饼很快好了。

老宋取了印有自家标识的纸袋,装罢。李婶取过煎饼,风也似的跑开了。

哎,李婶,你还......

扎账,下次一起结。

李婶肥胖的身影早瞧不见了,那声音干巴巴的飘荡在空气中。

老宋无奈的摇摇头,这市场,怪人不少,可扎账的还真就这么独一份。

4

王二嘎嘎笑,连带旁边卖烤红薯的李三也跟着傻笑。

李三和王二都年长老宋好几岁,可市场的人们就是喜欢直呼他俩姓名,却没来由的一直喜欢叫刘小宋为老宋。

老宋看他俩,也不恼,也不言语,又埋头看起了书。

李三和王二嘀咕着,直说老宋是个书呆子。

说笑间,他俩也来了生意,话头就放下,各忙各的了。

老宋还挺喜欢别人说他是书呆子的呢,打小就喜欢看书。可家里因为条件不允许,早早的罢了学,做起了这糊口的营生。

老宋读唐诗,羡慕那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

老宋读宋词,觉得“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很像自己的某种心境。

杂七杂八的书老宋也看,《故事会》《今古传奇》这些,他也看的入味,不过,相比较这些他更偏爱武侠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大侠这些他基本都看过了,古龙也看,只是可以租书的店铺里面古大侠的书少的可怜。

老宋是孤独的,尤其是心里面。

5

家里又托人给老宋介绍了一个对象。

媒人唾沫星子横飞的说人家的好,老宋父母笑成了花,老宋眉头索成了“川”字。

他们相约在一个湖畔公园见面。

老宋,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你好,我叫刘小宋。

姑娘倒也大方,说,你好,我叫秋小夏。

老宋心里犯嘀咕了,怎么还有姓秋的呢?

秋天的秋么?老宋抛出了疑问。

对呀,姑娘给出了回答。

然后,就剩下属于两人尴尬的安静。每次老宋的相亲步伐基本止步于此。

你是卖煎饼的?

对呀,你呢?

我呀,我卖豆腐的。

老宋听完姑娘说话,又仔细端详人家,白净面皮,还真是凝脂如滑的豆腐一般。

姑娘被盯的羞红了脸。

老宋用傻笑掩饰自己的尴尬,心里美开了花,他知道他喜欢上了这姑娘。

他俩似乎说了许久,又似乎什么也没说,谁知道呢,大略都被湖畔的微风一带而过了。

6

李三和王二再看到老宋的时候觉得这小子该是中邪了。

往常没生意都是傻乎乎的看书本。

这次不同了,老宋学会发呆了,还时不时的偷偷笑。

李三和王二想,不对呀,这都不是春天了,他一个人在这发什么春呀。

李婶又来了,还是两套煎饼,一套加油条,一套加薄脆。

这次没瞧见老宋喊着收钱,收拾停当,还是照样坐那里傻笑。

老宋的煎饼摊出的越来越没规律了,有时几乎一天都不出。

这下便宜了王二和李三,他俩的生意紧俏起来了。

不久,王二和李三不约而同的和对方说,告诉你个秘密。

两个人都互相谦让着让对方先说。

老宋要讨老婆啦!

啊,我也要说这个。

据说新娘子是个卖豆腐的,人长的可俊俏了。

嗯,老宋这个人还真是傻人有傻福呀!

谁说不是呢!

7

我家和老宋家算是邻居,老宋结婚时,我还小,听身边的大人们总说起他的传奇故事。

王二叔说,你宋叔就是踩狗屎运了,白捡了个漂亮媳妇。

李三叔说,谁说不是呢!我那婆娘要是有人家一半的姿色也好呀。

每次说完,我都能听到女人的叫喊声,吵骂声,孩子的啼哭声,狗吠生,热闹的骇人。

不久,老宋的儿子出生了,虎头虎脑的可爱,那会儿,我已经快初中毕业了。

经常看到老宋夫妇恩爱有加的出双入对,老宋常常把他家小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

小宋喊,出发。老宋配合着慢慢的冲刺,老宋媳妇笑靥如花,嘴里喊着,慢点,慢点。

老宋夫妇忙着生意的时候,小宋就归一个老妇人带着。

路过的人都喊她李婶,李婶微笑着答复。

哦,对了,李婶很能干的,靠着蒸馒头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姑娘的豆腐生意,姑爷的煎饼生意都被她说服着改成了她的蒸馒头大业。

8

一个宝贝儿子,老宋爸妈,老宋媳妇的爸妈都稀罕,没办法,老宋没法子了,排了个班次,一三五他爸妈看孩子,二四六媳妇爸妈看孩子,周日了,才归他们夫妻俩。

坊间流传着好多关于老宋的趣闻。

有人说豆腐西施之所以选择他做丈夫,就是无意中吃了李婶赊销的煎饼,才对老宋产生了兴趣。

有人却说,不对,不对,李婶那么大家业,至于去老宋那里去赊销煎饼,那是李婶给她家招女婿早就相中了老宋。

还有人说,你们说的都不对,还是老宋机灵,假装自己爱看书,吸引了李婶的注意,才有今天的机会,你们想想,后来老宋出摊是不是再没看过书。

众说纷纭,老宋的故事硬是被编排出了好多个版本,听过的人无不莞尔。

9

我大学毕业后,据说老宋举家搬迁了,至于去了哪里,大家又是怎么说的都有,不过慢慢的,老宋的故事就淡了,也没什么人提起他了。

王二叔和李三叔都老了,他们偶尔出现在市场也是东家长李家短的唠闲嗑。

不久,市场上出现了一家煎饼摊,招牌打的简单又响亮,就叫“老宋煎饼”。

卖煎饼的是个年轻小伙,皮肤黝黑,一笑一排白白的牙齿,很讨喜。

小伙儿没事时也爱看书,不过他还有个音响,喜欢边听歌,边看书。

王二叔和李三叔就像当年调侃老宋一样,没事也爱围着小伙儿聊天。

小伙儿说,他就姓宋,他家祖祖辈辈做煎饼,老宋是金字招牌。

王二叔和李三叔听着听着竟然抹起了眼泪,他们说他们想老宋了。

正说着,小宋来生意了。

来两套煎饼果子,辣椒葱花香菜都多放,一套放油条,一套放薄脆。说话声音是个妇人,嗓音嘹阔

小宋很快忙活完,递过煎饼,那妇人拿起,竟头也不回的转身走了。

小宋大喊,婶子,您还没付钱呢?

那人只是喊了句“扎账”,飘也似的走了。

小宋困惑了,怎么买煎饼还有赊账的,摸摸头,一脸茫然。

王二叔和李三叔意味深长的的对视一下,随即大笑,一个朝东,一个朝西,背着手,走了。

留下兀自茫然的小宋。

良久,还是一副痴呆状。

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