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知识付费撰稿人,谈谈那些误解、焦虑、骗局
文 | 洞主
前几天,罗振宇跨年演讲有点小轰动,也遭到群嘲。
由此,“知识付费”不可避免地被推上风口浪尖,否定和骂声众多。贩卖焦虑和骗局的说法,又一次成为热议焦点。
作为知识付费的众多撰稿人之一,对此我可能还相对清醒,同时感觉不少人,对知识付费本身心存误解,且常常将它与它的宣传者混为一谈。
1.
面对知识付费这么点事,即便你我观点有分歧,也犯不着发多大火气。毕竟,知识付费不是诈骗,也不违法。
某些“大佬”对自家付费产品的宣传,确实存在过度营销和煽动大众情绪的现象,他们经常用委婉话语,公开表达“不买就损失大了”的意思。但这就像有人向你推销保险,如果你心动了,买了,又能怨谁呢?
消费者当然可以站在道德高地,看不起这类商业的媚俗与拙劣,可没必要破口大骂,商业世界一向如此,如果鄙夷跪着、半蹲着挣钱的人,不入局即可。
2.
总有人争论:细读一本书,还是购买知识付费产品,二者孰优孰劣。
确实,知识付费多是观点、想法和简单化的经验,而书籍在知识体系、丰富性和层次深度上,远胜于知识付费。一种是快餐,一种是慢火烹调的营养餐,乃至饕餮盛宴。
但不能否认,有人就是喜欢快餐,懒得慢慢品味美食;也有人就喜欢平时四菜一汤,偶尔来个汉堡包尝尝。人家有这个需求,而且是非常正当的需求。
又比方说,同样对绘画艺术痴迷的人,有的看看影视中的梵高、莫奈,领略一下光影里的佳作,已很满足,可有的,却一定要长途跋涉,亲临曼哈顿第五大道,才肯甘心。
知识付费和书籍,哪有什么可比性,无非个人选择而已。人和人太不一样了,何必操别人的闲心。
3.
有人说知识付费无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因此是骗局。
很奇怪,谁告诉你知识付费,就得有用了?知识付费和书籍,都是获得知识与智慧的途径。人家书籍,还没承诺能让你实现个人提升,飞黄腾达的美好愿望呢,知识付费凭什么就要做到。
任何“保准让你自我提升”的信息,通常源于书商或产品宣传者口中,或者源自读者或听者的幻想,抑或是双方不自觉的共谋。
现实状况常常是:宣传者制造知识付费以外的焦虑氛围,售卖产品、课程,缓解消费者虚拟的焦虑感。
买课的人会告诉你,这门课对 TA 帮助多大。是啊,如果买课的人不让自己这么想,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白买了呢?
多说一点,人无时无刻不在虚拟出一些意义,然后实现它,获得价值感。意义和价值,可能偏真实,可能偏虚假,可真实和虚假之间的分界线,谁说的清?
还是别想太多。无论是书籍,还是知识付费,又或是别的什么,只要能从中获益,即是属于自己的收获。何必去较真值不值,有用无用。看远一点吧。
4.
最近流行一个观点,说“年轻人迷信知识付费=老年人买权健”。
有道理吗?有。但要看清楚,它不是说知识付费等同于权健,它们有多大差异,稍有头脑的人都很清楚。
不过有一点要警惕,那就是,如果一个人觉得某些知识付费的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如果 TA 异常坚信自己非买它不可,谁也不能劝阻 TA 的执迷,那这样的人,必然和执着于购买权健的老年人,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