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韩国那些年 01
前几天和丹姐聊天,聊到我在韩国的一些经历,丹姐说你可以组织一下给大家讲讲呀。“就生活中一些琐碎,会有人愿意听吗?”我说,“或许就有人感兴趣呢,而且有些人没去过韩国,你可以说说不一样的地方呀。” 原本我也准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做个PPT,可随着思维的发散,竟然有点收不住了,才意识到,原来我在韩国经历了那么多呀。仅以此文,纪念一下我在韩国的六年生活。同时,希望能给去韩国旅游、留学、或工作的读者,提供一点帮助吧。
说实话,成长在小镇的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有天会出国。时间回到大三那年,学校发了一个交换生活动的通知,当时有美国、英国、韩国等。一方面,当时有一个韩国朋友给我介绍韩国如何好;另一方面,韩国的生活成本还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抱着去韩国体验一年生活的态度就报了名,却没想到这一去就是6年。
韩国签证关于签证问题,因为走的是留学渠道,学校提供相关证明,再按照要求自己提供一些资料就可以了。 当时是在哈尔滨读大学,最近的韩国大使馆在沈阳,但是旅行社可以拿着资料帮着代办。现在如果想去韩国旅游,很多朋友也都是找旅行社代办,或者直接淘宝上寻找代办。只是淘宝上鱼龙混杂,找代办的时候需要多比较比较。而且如果只是去济州岛,不去韩国内陆的话,是不需要办签证的。
韩国蔚山大学大四那年独自踏上了韩国的旅程,原本有几个校友和我选择同样韩国大学,却最终都去了另一个大学。虽然我自己去韩国,但也算一种挑战吧,而且为了这次交换,我也提前学了一些初级韩语。而且后来学校安排了学生小金来接我,说起来当时在机场见到小金时,我不确定她是韩国人还是中国人,因为她的中文真的很流利。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心大,还是怎样,我没带韩币就去了韩国。所以见到小金后,第一时间,是在机场找兑换韩币的地方。当时也没觉得什么,只是后来去学校见了一些中国学生后,被告知自己吃亏了。因为机场的汇率特别低,同样的人民币在其他地方能兑换更多韩币。后来有两种兑换渠道,一种是和回国的中国人还钱,一种是在ATM机上用银联卡取钱。有些银联卡是免收跨境取款手续费的,出国前可以办一张。支持跨境取款的ATM机也很多,一般右下角有外文显示。对了,还有一点想说,就是韩国机场的Wi-Fi是可以直接连接的,不像国内需要电话验证什么的,这点还是挺好的。
韩国有些ATM机可用中国银联卡取款,右下角选择中文操作韩国卖书比中国贵很多,但上课又需要教材,所以就考虑自己上网找电子版看看。但是上课不方便带电脑,就考虑买个大屏手机。说实话,自己当时真的有点土,同学和我说smart phone,我都不知道是什么。我那时用的山寨手机,记忆中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只有qq一个应用程序。第一次去韩国的手机店,原来是和营业厅在一起的。韩国没有单独卖手机的地方,都是手机加手机卡套餐一起办理,需要签约几年的。所以直觉判断手机是不能讲价的,谁也没听过电话费能讲价的吧。签约后看到别的顾客去讲价,才意识到自己多傻,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这里需要说一下,当时签约拿手机是第二个月开始付费的(手机也分期),也就说一分钱没付就先把手机拿走了。有些人签约很多手机带出韩国,就再也不回韩国了,所以后来韩国改了政策,手机需要先付全款了。韩国手机卡也有三大运营商,分别是KT,SK,LGU+。根据我和一些朋友的实际经历,感觉LGU+的售后服务不怎么好。只是看新闻,说LG在5G上用了华为的设备,网速比另外两个运营商快一些,所以如果想在韩国半电话卡,谨慎比较吧。其实如果通话比较少的话,韩国有一种叫“先付卡”的电话卡可以办理,就是冲多少钱,打多少时间,流量也单独冲值。否则,一般的电话卡都是签约的,按照选定的套餐(超出套餐费用贵,套餐一般从100左右起,最高能有4-500的套餐),每月自动从你的银行卡扣款,和国内不太一样。但回国后,发现国内似乎也在往签约的道路上转型。
想到的东西太多了,下次再写第二篇吧,以后会涉及交通、租房、交税、购物、旅游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