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的最大感受是“感同身受”。
#####1
昨天发图。
题图是我最好的尼泊尔小伙伴赛冰。这张图不是昨晚现场拍摄的,是我第一次到他寝室的时候拍摄的。
想想都已经是一两个月前的事情了。“一转眼”真是一个可怕的词。
最初认识他的时候,是在我对外汉语见习的时候。见习只有短短一个礼拜,我们顶多只能算得上是一面之缘。现在这么好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赛冰。
比起我这么被动社交的人,他知道我来南校之后就主动邀请我到自己的寝室,还下厨请我吃尼泊尔菜。知道我不能吃辣的时候,还故意少放了点辣椒。
人家不主动就代表人家不在乎自己。被动社交型的我,想法大抵是如此。后来越来越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愚蠢了。
也许,正因为自己的主动,才赢得对方的主动呢?反倒是自己不主动,为此对方就可能更不主动,最后反倒自证预言:你看吧,人家不主动就是不在乎自己吧。
自证预言真是一个可怕的心理学概念。知道这个概念的一瞬间,你才可能有机会解脱出来。
知道自己不知道并不可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抵才是最可怕的。
2
我承诺赛冰下次换我下厨。今天履行诺言了。
其实这次到塞冰宿舍纯属偶然。我只是馋嘴,恰好在下午茶的时候吃了一个手抓饼,搞得自己正餐时间尽看同学吃饭了。
七点了吧,人家都吃饱喝足了,我开始饿了。我就突发奇想:哎,要不找塞冰一起去吃饭吧。
尼泊尔的吃饭一般时间是在7点到10点之间,还是同咱们中国不一样的。我猜想塞冰应该还没吃饭吧,我就找他去。
谁知道,这家伙把米饭煮了。他说着一口不那么流利的汉语:改天,今天留在这里,吃饭,好吗?
额,我这是又一次成功蹭饭了吗。
好在人家的菜还没煮。我就说:好。那今天我来下厨,你来教我做尼泊尔菜吧。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意愿和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之所以能做成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不都做。要是答应什么都做,就会变成什么都做不到。
我很少承诺,因为时刻清楚承诺成本有多么高。自媒体的最高价值其实是信任,就像现在你们隔着一块手机屏幕在看着我的文章一样。
你们大抵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是何以宽。他今天在做些什么,在思考些什么。
你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是我在做,是我在思考。这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信任。
3
做菜的最大感受是感同身受。
放油,切菜,撒调料,翻炒。从来难得下厨的我,今天也试着毛手毛脚的下一回厨房。瞬间感受到:做饭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我们一直在强调沟通,沟通这沟通那的。其实高效沟通的本质就是感同身受。
当自己亲自去做尼泊尔菜的时候,自己才会真正的感同身受塞冰的兄弟情谊。当自己亲自去下厨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同身受自己的母亲或者妻子的辛苦。
因此,自己才会真正越发珍惜这个事情,自己会越发真心诚意的感谢她们照顾自己。
这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事情。
舍友没有理由让着早上五点闹铃的你,女朋友没有理由天经地义的就该照顾你,甚至于母亲没有理由理所当然的陪伴你一生。
另一方面,别人没有理由插手自己的事情,自己没有理由理所当然的插手别人的事情。
从来没有理所当然,只有你情我愿。互相扶持。
我试着去阅读心理学书籍,想同心理学家“感同身受”。试着去做一顿尼泊尔饭菜,体会朋友的“感同身受”。
我希望自己永远都不会失去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既然如此,那就自认倒霉吧,活到老学到老吧。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