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找寻自己的过程
文/黄小妞
01
昨天,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叫《女王旅途》,影片讲述了一位印度女孩“兰妮”在结婚前一天,未婚夫突然提出悔婚,不愿意娶她,发生这么大一个突变,她选择一个人去巴黎度蜜月。
在整个旅途过程中,她必须面对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期间,她还遭遇了抢匪,她一个人跟抢匪搏斗,最后保住了自己的护照等。
兰妮刚开始到巴黎,她的心情是一片阴霾,被未婚夫抛弃让她觉得自己非常糟糕。她在旅程的开始,会不断的想起未婚夫之前追她的点点滴滴。
她未婚夫叫维杰,本想逃脱他的阴影,却来到巴黎认识了另一个女孩,她也叫维杰。这个维杰跟兰妮非常不一样,她敢爱敢恨,活得自在洒脱,她的身上没有太多的思维束缚,她高兴时大笑,大胆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跳喜欢的舞,对男人她更是不喜欢决不将就。
兰妮跟维杰成了好朋友,兰妮把自己所有经历的糟糕事情都跟维杰好好倾诉了一番,维杰只是陪着她,听她说。后来,她们一起逛街买衣服,一起在巴黎旅行,成了形影不离的好闺蜜。
维杰对兰妮影响还是很大的,让她发现原来女孩可以这样活,可以不受这些束缚的活着。兰妮开始回想起未婚夫之前给她说的种种,比如兰妮喜欢跳舞,她的未婚夫觉得会丢夫家的脸面不让她再跟女孩们跳舞,于是,她放弃了喜欢的舞蹈。
又比如兰妮毕业后想去工作,未婚夫说“我养活不了你吗?需要你出去工作,你把我的脸面放哪儿了?”于是,兰妮放弃了去工作。
她身上被未婚夫套上了太多的思维枷锁,她也在这段感情中慢慢的失去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未婚夫跟她悔婚,说的理由是“我们一点不般配”“我经常出差去外地,我已经变了,可是你还是老样子”。有个小细节,两个人在咖啡厅说分手,说完兰妮离开后,未婚夫很嫌弃地拍掉桌子上兰妮手上落下的沙子。
离开巴黎,兰妮继续去往阿姆斯特丹旅行。在阿姆斯特丹,她认识了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男室友,从刚开始她非常抗拒跟男人同居一室,到后来跟他们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在他们的鼓励下,她第一次尝试用自己会做饭的手艺赚到了钱,这次经历让她开始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她还第一次开车,而且开的非常好,完全不是之前未婚夫说她的“一辈子坐公交的命。新朋友的鼓励对比未婚夫的打击,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选择。
影片的后面,兰妮的未婚夫回心转意跑到阿姆斯特丹让她原谅他,跟他回去结婚,此时,兰妮却犹豫了,她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而是转身离开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段“女王旅途”对兰妮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自我发现之旅。新的环境,新认识的人,都让兰妮重新认识自己,最后脱掉了身上的思维枷锁,重新找寻到了真正的自己,开始活出自我。
影片最后,兰妮换上了自己喜欢的新衣服,拒绝了未婚夫的求婚,神采奕奕奔向她的新朋友们,跟他们一起看喜欢的摇滚演出。此时的她,完全活出了自我。
02
旅行的意义到底何在?
毕淑敏老师这样定义旅行:
“每一次旅行,都像带着一个篮子去森林里采蘑菇。也许在森林里,可能有陷阱,可能有毒蛇,你到底能不能找到蘑菇,你不知道。这些蘑菇是否都是特别美味的,对我们特别有营养的,也不一样,也许还会有一个毒蘑菇混在其中。
但当你走到归程的时候,你会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面,去慢慢地品尝它,而且也可能和朋友们一起去分享它,这就是旅行带来的那种未知挑战和魅力了。”
徘徊过许多路途,耗费几多心力,不过是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要重新告诉这个世界我是谁,旅行,就是找寻自己的过程。
旅行,它可能不是必需品,但它是必要品。它可能不是刚需,但它能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更多能量和动力,是我们人生往后继续走的补给剂。
03
有人说,要么去旅行,要么读书,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身为中年人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扛着几座大山,忙碌的生活时常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我们忙着生孩子,养孩子,忙着买房买车,忙着为了孩子上学换房,忙的连自己都丢了。最难过的是,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我们也确实获得了自己所要的物质,却感受不到幸福和温暖,时常觉得不幸福和焦虑。
这个时候,不妨停下来,选择出走,去另一个环境看看,同时在路途中,停下来等待自己的灵魂到来,然后带上灵魂去旅行,去充分体尝世间的温暖,去找寻那个真正的自己。
作者/黄小妞
写于2019年5月10号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