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你才是最好的!自律养成记读书·精进·自律

谈自律

2021-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尔藏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是自律的人吗?

他说,我自律性很强的好嘛?一直坚持不自律,还不够自律吗?

我朝他丢去一记白眼。

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一个特异功能,我能在期末考试的前一个礼拜,连续高效学习12个小时。

但是平时就不行,仅仅是考前的这一个礼拜,每天时间安排的很规律,早起晚睡,效率相当高。

而等到期末考试过后,进入假期,就又回到了相对比较懒散的状态,再去制定计划表提醒自己保持之前的自律,但怎么也做不到了。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在期末考试之前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学习效果是最好最显著的。

起初我的想法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后来我才明白,是因为有目标。

只要这个目标明确具体、有时效性、可行性,就能催促我们去完成它。所以其实过程是枯燥又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紧盯目标,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是一个正确的心态。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但亲身践行自律却并不容易。接下来我来阐述一下关于自律的两点技巧,包括我们心态和习惯的调整。


首先一点,就是我刚刚提到的,目标。我们知道拥有一个目标对于践行自律的重要性,但是制定目标不是简单粗暴地说我要去做什么就行了,它也是有一些技巧在里边的。

两点技巧,第一,学会把一个比较宏大的事情拆解成一个个小阶段小目标。为什么要这样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自己的一个心理,就是需要得到及时性的满足,及时看到努力得来的反馈。因为只有及时的反馈带来的自我认可和心理的满足,才更能激励我们把某件事情继续进行下去。

以打王者荣耀为例,人们之所以容易沉迷其中,不仅仅是对什么永恒钻石、最强王者这些段位的追求,更多的,是来源于小目标的实现带来的成就感和快感。

比如推塔。推塔那不就是阶段性小目标吗?通过这种小成就来堆垒成大成就,这款游戏抓住了我们人的心理,这就是他设计的成功之处之一吧。

我们需要成就感,需要那种肉眼可见的、可以明显感知得到的收获感。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刷抖音、刷短视频,和看一本书比起来,是不是前者来得更容易一点。这也是老少皆宜的。而相比之下,看书却是一件难事,是一件不容易坚持下来的事。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短视频能给人带来的刺激感、收获感,而且最重要的是这种感受是及时的,我们能很快地从中得到反馈。

而看书就不一样了。当然,如果花个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的时间看完一本《周易》。那毫无疑问,这种收获感更是相当大的,但是这是最终结果,那过程呢?在这几天、几星期、几个月里,我们是怎么度过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带给我们的刺激,反馈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刺激的频率也绝对没有抖音这种来得快。

所以这个现象告诉我们,要学会把原本比较庞大的一件事拆解成小目标。

比方说背英语单词。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一个假设,假设这本单词书有300页,而我们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

现在有两种方案。第一个方案,在考前把这本书背完,简单粗暴;

第二个方案,在第一个月背完前100页,两个月后背完200页,三个月的时候三百页全部背完。

同学们,大家觉得哪种方案更好,哪种方案实践起来会更有效?

毫无疑问是第二方案。意思就是说,要把我们进步的过程阶段化、具体化,要让自己在走路的过程中随时看得到路标。


其次一点是,每次只制定一个目标。

很多人在喝了鸡汤打了鸡血之后志气满满,小本本上写满了计划。

我想说的是,不要一次性把自己填满,这样不是自律反成自虐,而且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精力分散的太严重,那恐怕每一件事都很难做好。

美国的凯斯西储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找来了67名参与者,他们有至少3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让他们走进一个房间,每人面前是两个碗,一碗装的是刚刚烘焙好的巧克力曲奇饼,另一个碗装的是Radishes,就是小红萝卜。

其中一半的参与者被告知不能吃曲奇饼,只能吃红萝卜。

而另一半的人被允许吃曲奇。

吃完之后让他们去完成一幅拼图,而这幅拼图其实是永远无法完成的,所有的参与者最终都只有放弃。

但是不同的是,那些被告知只能吃红萝卜的一群人,平均坚持了8分钟就放弃了。

而那些先前可以吃曲奇饼的人,平均坚持了19分钟才放弃,整整多出来一倍以上的时间。

试验之后我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就要提一个说法——意志力是无形的,但是意志力也算一种消耗品。

专家的解释是这样的:前面吃了红萝卜的人,因为要用意志力克服自己的欲望,花费了意志力来不让自己吃曲奇饼,等到了拼图的时候意志力已经被消耗殆尽了。而那些可以吃曲奇饼的那一波人,并没有意志力的损耗,所以在拼图上坚持的时间就久一点。

这个实验之后他们又做了很多类似的实验,最终得出一个概念——Ego Depletion,中文意思是——“自我损耗”。

意志力是一个有限的资源,就好像人的体力,用的多了,自然会消耗,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了。

比如,在快节奏的高压工作中,有些人就会放纵自己的饮食,因为一整天的工作压力之下,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克制自己去抵抗美食了,这也就最终形成了我们经常说的——“过劳肥”,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回归到正题,不要去把自己填得太满。锥子为什么能把木板戳个洞;我们缝衣服为什么是用针,而不用铁棒?就是因为能把力量集中到一点上。

同样的道理,这段时间,我坚持早睡早起,就专注于这一点,等到把这个养成了习惯,下一个阶段我再制定每周跑步十公里的计划。因为我们知道,当一件事情养成了习惯,再去做的时候就是顺其自然,不再需要毅力去支撑着完成了,那我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再去做其他。


最后一点,远离诱惑。

我们想早睡早起,那就在睡前把手机留在床下,不带到身边;我们这会儿想背单词,那就把手机暂时关机;我们想减肥,那就避开过年的时候。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环境,很多事情做起来就简单多了。

而且,这种环境要自己主动去改变。

当我们在纠结,一会儿空闲了,是去学习还是去打游戏,自律的人已经把游戏卸载了;

在学习的时候手机屏幕亮了,纠结要不要去看这条消息的时候,自律的人已经在学习的时候把手关机了;

我们纠结下课之后要不要去跑步健身的时候,自律的人已经早就在前一天准备好了运动衣运动鞋,放学以后直接去了。


撒贝宁在一次节目中说,孙悟空很厉害,但是要靠紧箍咒,来控制他的某些冲动、恶念。那么,紧箍咒对于孙悟空,就算是“他律”的一种形式。

真正高级的自律是谁呢?是唐僧。

唐僧不需要别人来督促他要经历怎样的苦难,要解决哪些问题,他自己的目标他心里很明确,就摆在那里。这是真正的高级的自律。

稻和盛夫写过一句话:人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自燃型,是指那种悟性很高的,能自己去领悟真理;第二种是易燃型,就是需要经过别人的点化、感染,受到教育,来提升改变自己;第三种就是不燃型,即所谓的朽木不可雕也。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僧就应该属于自燃型。

当然我们普通人,一开始都是要靠他律来规范自己的,这没什么。因为我们的一生都是一场修行,慢慢去做,一点点提升,等到我们真的做到形成习惯、不知不觉,那就已经是自律的更高一层的境界了。

熬夜和高糖食物带来的短暂快乐的确很容易让人上瘾。但是连几点睡觉都不能自己掌握的人,几乎不可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连自己的体重都把握不了,还怎么掌控自己的命运。所以有时候不是我们能不能,而是想不想,你想,你就能。

最后,以一句话作结我今天的演讲——当我们把自己交给神的时候,不要给神讲风暴有多大,要给风暴讲,你的神有多强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