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

觚焉

2024-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木三石

原文: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网译: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一有改革,便可以达到鲁国的这个样子;鲁国一有改革,就可以达到合符大道的境界了。”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的样子,这还叫觚吗!这还叫觚吗?”

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建国分封天下。
《荀子》书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周大致分封了四类诸侯:
一是上古圣贤君主的后代,如炎帝神农氏的后代在地为焦,黄帝的后代在地为祝,尧的后代所在为蓟,舜的后代所在为陈,大禹的后代所在为杞。
二是王室成员,姬姓五十三人,包括了周太王季历的兄弟后人,周文王的兄弟,周武王的兄弟。
三是重要功臣,如姜太公封于齐,召公封于燕等。
四是重要方国,夏商时候就已经存在的方国,分封加以承认,如楚国、蜀国等。

据功勋和亲疏,武王把爵位分成了公、侯、伯、子、男五等。
从封地看,虽都叫国,可领土不同:天子拥有城周围数千里土地和人口;公和侯一级大概方圆百里,相当于大点的县;伯一级方圆七十里,相当于普通的县;子和男一级方圆五十里,相当于大点的乡镇。

是知: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太公文武斌,打仗经济都能,后经管仲改革,齐国更加强大,其风骨是尚武重利;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佐天子,委派子伯禽治鲁,重文治,其风骨是尚礼重义。
一个行霸道,一个为王道。

回望历史:周朝为前1046年-前256年;其中前1046-前771年为西周,前770年-前256年为东周;东周以前403年“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前770年-前403年)和战国(前403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孔子在世间行走的时间前551年-前479年。
是为春秋后期。
春秋后期,齐国霸道风骨尚存,而鲁国王道风骨已近遗风了。

面对斯情斯境,夫子叹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观夫子之言,势如强弩,应为在流亡之前,尚居官位时,给诸弟子课堂一节。
只是夫子没说清,或者记录者没记清的是,夫子之变,无论是齐一变还是鲁一变,变何?
夫子之意,大概是齐已无礼仪,而鲁尊礼重仪之风尚在。
于是齐先从无礼仪变为有礼仪,然后再从有礼仪继续变为道者;而鲁国只需要一变,就从当前就可以到道者了。
夫子要变什么呢?
夫子无意改变国君,而是改变国臣,让臣有臣的样子,君才有君的样子,继而民也自然有民的样子。
夫子那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似知之”,民跟臣走,自然就走到君处。
于是夫子赴齐,意变齐,无奈晏子更知齐,不同意,且夫子听闻大概是可能被触动利益者要暗杀自己,于是不再思变齐,悄悄默默逃而归鲁。
夫子有志,历经期年,终于为鲁国大司寇,“一朝权在手,便把变来行”!
权力的味道非经过者不知!
于是夫子同鲁定公计定毁都,也就毁掉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氏之家城郭以去其势。
势可去,臣即畏君。
遗憾的是,三都只毁其二,另一都不能。
且,不仅如此,夫子之势由此作为转折,落。

夫子曾经憾管仲小气,非憾其吝啬,而是憾其有太公之能之机但不能为太公,如可为,则齐已是道者了!
夫子笃定求仁复礼演仪之道,于是亲为。
无奈天不遂愿,不能。
夫子憾管仲能而不为,憾自己为而不能!
既然不能为,夫子愤而怒叹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继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流亡以求天下可为之国。
只是这一去即是一十四年!

夫子变臣不变君之变,齐不为,鲁不为,走遍天下,终亦不能为。
夫子归来,应再不言: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天下归来,翻遍春秋,人在变,人可变,人性未变,人性不变!
夫子应还有一叹,只是不想说,不可说,不能说:觚是觚,觚焉!觚焉!

为事夫子不如管仲。
以史,看萧墙之势,夫子亦不如管仲。
只是在看浩浩汤汤之大世,无出夫子之左者!
觚焉!
觚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