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青春的较量(社交即是奖励机制)

2018-05-15  本文已影响60人  alucardzhou

万维钢 日课147 | 《园丁与木匠》6:青春的较量

青春期,大脑会发生一个重大改变。我们前面讲了幼儿大脑的可塑性非常高,所以灵活多变又充满了混乱。上学以后,从小学到青春期之前这段时间,孩子的大脑是非常平静的。可是到了青春期,大脑再次变得活跃,可塑性再次提高,混乱又回来了。像是回到了幼儿的大脑。

这种改变是在为离开家庭做准备。

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他的生活是以家长为核心,他最关心的是和家长的关系。青春期开始之后,他最在意的是和同伴之间的关系。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个什么位置,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 他更关心自己在同学中的位置,他想得到来自同学的尊敬。

幼儿时期的打闹,现在变成了复杂的社交演练。谁跟谁是朋友,谁跟谁是盟友,分工、谈判、妥协、利益分配、建立游戏规则,这些高级的东西都出来了。

青春期少年有个地下文化。他们私下交流会说一些只有他们知道的词汇、只有他们懂的典故,他们关注的东西家长根本理解不了。

你要不信可以尝试一下“快手”之类的东西,你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这种东西感兴趣。这个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之间传承,还不断地创新。青春期少年是否掌握这个文化,对于他的欢迎度十分重要。

每一代年轻人都要建立各种亚文化群。这就是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火一个新的聊天(社交)工具。

青春期少年迫切希望实现自己的各个目标、满足各种渴望,体验各种感觉。大脑非常想要获得奖励。奖励可能是爱情或者荣誉,

但青春期少年最想要的奖励,是来自同辈伙伴的尊敬。
当下所有app为了这个,都具备社交彰显性。这有别于全年龄段存在的攀比心理。

研究者做了一个模拟赛车实验,一个少年开车本来开得好好的,但是一旦当他知道有其他的少年正在看他开车,他就会去做一些更冒险的动作 —— 因为他想要赢得尊敬。与此同时,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显示,他大脑中负责奖励的区域被激活了。

当年成长的烦恼中第一集好像就是,惊现车技。

动力系统在整个青春期间都非常活跃。只有当青春期过去之后它才会平静下来。

洞见。青春期少年之所以会去做一些不负责任、冒险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低估了危险 —— 而是因为他高估了奖励。或者说,他对奖励的体验比成年人强烈得多!
从进化角度看动力系统完全合理。有这个系统的激励,你才愿意离开温暖的家庭环境,去面对社会上的风险。但是问题就在于,你需要控制这个动力才行,这就是咱们要说的第二个系统,也就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由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主导。随着大脑慢慢发育,前额叶皮质开始尝试接管大脑的其他部分,它能掌控感情,也控制动机。

控制系统相当于刹车和方向盘,它克制冲动,引导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它鼓励我们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推迟享乐。同样也正是这个系统,主导了我们上一讲说的掌控式学习。

所谓“谁的青春不迷茫”,就是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两股力量的较量。

总而言之,青春扑面而来。动力系统已经变得活跃,控制系统却还没有准备好,结果就是青春期的少年更容易冲动冒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提升控制系统。

但是控制系统并不仅仅是自然生长,而是可以训练的。

控制系统高度依赖学习和经验。试错就是个好办法。如果你做出过一些错误的决定,吃亏了,你就会学会下一次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你就会慢慢变得成熟,这个成熟的过程就是你的控制系统成长的过程。

所以试错宜早不宜迟。最好在青春期还没到来之前,在小学生这个阶段,家长就让孩子去做一些决策,和同学多互动。这时候还有一个好处是家长还有一定的权威,能给一点引导。

就像回到了学徒制。

最理想的情况下,随着青春期少年慢慢长大,他要求的自由越来越多,同时他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两个系统一起成长。他既有强烈的进取心,又能够调整方向控制自己……就这样变成大人。

这个做法是在矛盾中寻找平衡,就好像做菜一样得讲究火候。其实整个这本书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孩子就好像是树苗,拔苗助长不行,不到时候就修剪枝叶也不好,到时候了不修剪枝叶也不对,家长就好像是园丁。

这个世界有很多特权人士一直到老都被人惯着。青春少年犯点错误,惯着还是不惯着,得讲讲火候。

刚看到两篇文章

游戏社交系统,为什么99%的策划都要这么做?

社交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玩家之间的社交行为,促进以后,一般有两个好处:

1.增加留存

2.刺激付费

大部分社交刺激,就在一个东西:“排行榜”。

游戏系统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