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习律21 李白其实是个格律诗高手,只是不愿多作而已
前言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一种人,不懂格律却反对格律。其中有一部分人特别喜欢把李白拿出来作为例证, 李白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都不需要遵守格律,所以就误以为李白不做格律诗。
这是最初级的外行了。高级一点会用《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夜泊牛渚怀古》等举例,您看,李白出律的“律诗”不也是很多吗?
的确,在李白这个时代,依然还有不少出律的“律诗”。不过这不是后人学诗可以随意出律的理由。今天在说李白的诗以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李白这个人。
一、李白其人
李白的出身地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出生在今天的中亚国家,不过《新唐书》记载他出生在巴西(在今四川):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李白妈妈生他的时候,梦到了长庚星(太白星),所以取名为太白。李白19岁的时候,“燕许大手笔”之一的苏頲就称赞他是未来的司马相如:
“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不过李白可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读书人,“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他的这种特质常常在自己的诗中体现出来。李白的理想就是建功立业后,像鲁仲连和范蠡那样功成不受赏,归隐江湖。可惜的是,归隐之事他常作,建功立业这件事不但没有实现,反而走火入魔,差点丢了姓名。
天宝年间,李白的好友道士吴筠被召入长安。李白也随之进京,并受到了贺知章“谪仙人”的赞叹。贺知章把他引荐给唐玄宗,皇帝也非常欣赏李白,留下他做了翰林供奉。但是李白并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唐玄宗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弄臣看待。加上李白与皇帝身边的人关系不睦,于是领了一笔辞职补偿金后(不知道n+几),就辞官畅游天下去了。
安史之乱以后,李白觉得乱世出英雄,该自己大显身手一番了,没想到出山后竟然跟错了队伍。不知深浅的李白还作了一组《永王东巡歌》来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结果永王兵败后,李白也受到了牵连,若不是郭子仪求情,恐怕要丢了这条性命。最后被判流放夜郎,总算留下一条姓名。正在大家为他担心的时候,李白竟然遇到大赦回来了,路上还兴高采烈地写了一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旧唐书》说李白“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唐才子传》说李白“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两种说法都认为李白饮酒过度而死,可见饮酒不仅仅帮助作诗,还能帮助找一个好归宿。
李白的时期,已经开始进行诗赋取士,所以读书人一定会作格律诗才有机会被录取。李白也不能免俗,他当然学习过格律诗,而且有相当数量的格律诗。所以说李白不作格律诗的人,其实没有真正读过几篇李白的作品。
二、李白标准的七言律与古风式的七言律
李白的各类诗体中,七律传世最少,仅仅有八首。《登金陵凤凰台》是他最好的七言律诗,不过这首诗也是著名的“折腰律诗”。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李白这首诗常常被拿来举例: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看上图【】内的字,第2句和第2句的第2个字:去、宫,失黏。第四句和第五句的第2个字:代、山,失黏。
这八首中当然有标准无瑕疵的七律,不过只有《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题雍丘崔明府丹灶》两首“整炼合格”.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清朝《删订唐诗解》作者吴昌祺认为“太白七言诗此首为佳”,这首诗从格律说没有一点瑕疵。
《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这两首都是标准的七言律诗,平仄、黏连无误,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可见李白不是不会作七律,而是不喜欢做而已。
李白有四首失黏七律如《登金陵凤凰台》等、还有一首半古半律的七律《鹦鹉洲》,一首出律又失黏的七律《题东溪公幽居》。李白一生当然不仅仅这几首七言律诗,只是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
三、李白的五言律诗
《瓯北诗话》的作者赵翼说:“青莲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五律尚有七十馀首,七律只有十首而已”。
李白作品中古风多律诗少,古人早就有定论了。其实这十首(完整的八首)七律、七十多首五律中,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标准的律诗。七律刚才说过了,我们下面看几首他的五律。
1、不对仗的五律
这首《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著名的不对仗的五律: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五律的规则就是押韵、平仄、对仗、黏连,这首五律却没有一联对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特别说道: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轴轳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石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2、平仄不协的五言律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越曲,无人知此音。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誇观涛作,空郁钓鳌心。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第一句是拗体,仄仄平仄仄,第二句是平平平仄平。只是常见的救拗方式。第7句是半拗体:举手谢东海,仄仄仄平仄,第八句也救拗:虚行归故林,平平平仄平。
不过第5句失黏,誇,字应该仄声,用了平声。另外这一句:未誇观涛作,仄平平平仄,也不是律诗的句式。
《沙丘城下寄杜甫》第二句:高卧沙丘城,三平调。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城边有古树,平平仄仄仄,三仄尾在唐律中很常见。鲁酒不可醉,五连仄,也是可以救拗的拗体,齐歌空复情。平平平仄平,是救拗的方式。
但是“高卧沙丘城”,平仄平平平,这叫做三平调,是律诗中不允许的。
3、完全标准的五律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唐·李白)
汉帝长杨苑,誇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子云叨侍从,从,在这里是去声。逢君奏明主,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常用变格。这首是标准的五言律诗。
李白的标准律诗并不少,例如这首《口号赠徵君鸿》: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
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唐诗品汇》评价这首诗说:
律诗必须守规矩。试看此等五言,何其严哉!今人虚实轻重且不审,恶乎律?
李白严谨的五律中,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这首《渡远荆门送别》了: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结束语
李白的五律、七律甚至排律和绝句中,都有貌似格律诗但有不少出律的现象。这首现象不仅在李白的诗里能看到,在他同时期的其他人的作品中也能看到。这种类型的“格律诗”其实在南北朝后期就已经很常见了。
不过这不是今天作律诗可以随意出律的理由,我们学诗还是要严谨一些好。唐朝的诗人们平时作诗可以很随意,但是在科举考试中就马虎不得了。唐朝的试帖诗可不敢出律,否则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例如李白的这首五排,也是精切严格的五言六韵诗,和科举时的诗体一样。就是题目真挺长。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二首 其一》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傍来。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依图上见,溪即镜中回。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结束时,按照惯例,用诗人原韵作一首五言排律吧。
《五言排律·忆太白》
夜郎惊未定,惜此谪仙才。挂席桑榆晚,因风月下来。
凭舟思范蠡,把盏忆燕台。苍鬓浮生老,东篱五柳催。
将辞白帝去,忽见楚江开。买得山公马,朝朝沽酒回。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