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苗桑:“坦诚面对自己的心”很重要。
苗桑,自由插画师,本科毕业于厦门理工学院的动画专业,后毕业于英国布莱顿大学的插画与序列设计专业。
曾与国内多家出版社合作绘制文学插图。与英国的NOBROW和其姊妹出版社 Flying eye books 出版社合作出版绘本。
苗桑的作品风格多变,题材广泛。却又无一例外带有充满她个人特质的迷人魔力。在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花样翻新,瞬息万变的媒体信息分散的今天,她的作品却能够让人的视线长久地驻留和沉浸。
Q
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A
Hi,欢迎听我胡说。
苗桑
🏆
✔ 2014年入围台湾信谊儿童文学绘本奖
✔ 2014年获得台湾新竹内湾漫画大赛优秀奖
✔ 2015年获得北京电影学院绘本三等奖
✔ 2019年入围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展
✔《Out Out Away From Here》被纽约时报赞誉为“superb”
获奖经历
Q
可以介绍一下“苗桑”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A
其实我名字的由来是很久之前一次公众号采访时,我临时‘杜撰’的。
苗是代表幼年,桑是沧桑代表老年。我有时像个孩子,有时又有点老气横秋,爱好在等公交的时候和老头老太闲聊,因此取了这个笔名。
Q
你是如何做到从小一直坚持画画的?
A
我觉得吧,对于爱好这件事来说,坚持这个词本身就不适用。就像是问一个常年抱着手机的男孩怎么坚持每天都吃鸡一样哈哈。
如果非要说的话,我觉得我有些画画的天赋应该是我坚持画画的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开始一点的兴趣让我拿起画笔去尝试,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使我从中得到了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便是开始也是促使我坚持的动力。
Q
你的手绘能力很强,是如何培养的?
A
其实很简单,多画,多思考,没有捷径。随身带个速写本,看到感兴趣的生动的就记录下来。
Q
你的画风在不同阶段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和你在国外留学的经历有关吗?有什么创作感悟想和大家分享呢?
A
首先,关于风格这个词,定义一幅画,一个画师,仅仅用‘小清新水彩风’,‘欧美风’,‘扁平风格’等等这些词是很狭隘的。
绘本——《out,out away from the here》
本质上,艺术是没办法定义风格的,之所以我们将不同的画,画家分为不同的风格,是因为这些画家都拥有自己的个人印记,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如何去表述那些感觉,因此风格这个词就横空出世了。
不吃鲤鱼的猫
槐花宴👇
👆森林
我绘画风格的转变并不都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经过各种尝试,打破自己的安全区和固有的绘画以及思考方式。每个阶段的改变都是一个不算顺利的过程,甚至有时候会自暴自弃,怀疑人生。
如我上面对风格的看法,每个人绘画的风格其实就是这个画师本身的映射,他的性格,生活环境等等。
鲸骨花园
举个例子,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很多欧洲的插画师的颜色运用会让很多人觉得‘洋气’;其实所谓的洋气就是用色高级,颜色搭配舒服。原因在于,这些插画师本身就生活在欧洲,欧洲建筑的颜色,优美的弧形设计,不同装潢的店铺,这些都是他们从小接触的并且从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审美。展现在画面上也就很自然。
一碗莲
说出你的烦恼
因此,我在英国留学期间的绘画感觉的改变多少是有这个国家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因为我生活在欧洲一年多,我每天沉浸在这种环境中,自然就会将这些改变展现在画作中。
我个人认为,在我回国之后受到祖国的影响也很大,但是我会去发现身边的美。
我不喜欢钢筋水泥,硬邦邦没有弧线的建筑,但是我会发现破旧楼房自然灰的颜色,小区里大爷们在树荫下下象棋的画面,被扔掉的破旧的酒红色皮沙发上睡觉的流浪狗,繁忙的早餐铺上一个纹身大汉给自己的家人买早餐,手上是女儿给他涂的亮金金的闪粉,在拥挤地各种灰色居民楼中间孤零零却鲜艳的红色学校操场,骑着三轮车的老人在乡村的林间小路上,湖边秋日踩起来嘎吱作响的落叶,公交车上落的厚厚一层黄色的银杏叶……
这些画面在我的眼里都是一幅一幅的画,即使他们没有那么的洋气,那么的美,但是我知道怎么把他们变成画。
因此当我现在回忆起来,这些画面都是美好的,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了中国风。这大概也是我们的生活缺少不了艺术的原因。
Q
在不断突破自己的这条路上有想对大家说的话吗?
A
不要畏惧离开安全区,尝试之后的结果有好有坏,但是都没有错。也许多走几步,就能拿到那把金钥匙了。
突破自己绝对不是靠着一股冲劲和一味的没有目的地努力,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学习思考,多读书,不会辜负你的。
Q
你的最近绘本《灯塔水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可以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创作故事吗?
A
这本书其实我到现在自己都不满意,但是我大概永远都不会有完全对自己作品满意的时候。
这本书是讲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我时常想人死后会怎么样,会去哪里。但是去世的人去哪里都不重要,不论是各种宗教,神话,童话,传说,亦或是关于鬼,都是活着的人说的,很多时候是活着的人对于死去人的一种寄托方式。相对于这些说法,我更愿意相信宇宙微粒,我觉得世间万物最后都会腐化消散,变为微粒,相融合。
因此我创作的这本书就是想表达这种想法,世间万物都是永生的,就像灯塔水母一样,从开始走向结束,又从最开始重生。
有了这样一个完整的创作想法,后面的分镜,绘画就不难完成了,前期对于整个故事的框架,世界观的构建花了很长时间。
Q
有人说“画画本该是自由的,只不过很多人都被技巧束缚了手脚”,你怎么看待这句话呢?
A
我认为,完全自由的绘画建立在几近完美的对画面的控制力,绘画技巧上,即是,你脑海里所想的,可以几乎去完美甚至更好的展现在画面上。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自由的去挥动手上的画笔,因为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然而能达到这种程度的人少之又少,当然天赋异禀就不说了。其实,观看画作的人从画家的笔触,颜色上感受到自由,并不代表画家就画的完全自由。画家会在画前就考虑好大概的构图,色调,哪些笔触需要加重等等,只是因为画家尝试过无数次,画过数以万计的画,熟练的充满拙味的笔触,夸张的造型,快速的绘画让我们直观的认为他画的很自由。
猎人
因此大部分绘画水平达不到这种程度的人才会被束缚了手脚,我认为这没什么错的,相反,我觉得有种被束缚手脚的感觉正是因为想要去画好,想要去展现自己所想。但是因为自身的所限而达到不了。我自己也是时常处于这种状态。我可以无脑的自由的画,但是我觉得那样的画面不是我想要的,因此我去研究,去思考,如何能让自己真正自由的画画。
不过,如果你画画的目的是仅仅为了自己开心,什么都不在乎,那就另当别论了。
Q
有哪些艺术家对你产生了影响?哪位艺术家最能够打动你?
A
我在每个时期喜欢的画家都不一样,初中时候我最爱拉斐尔和达芬奇,后来高中大学我能欣赏印象派的画家了,再后来我爱上了抽象派,现代主义等等。
如果说现在我最喜欢的艺术家,有常玉,卢梭,马蒂斯,leon spilliaert,Einar Jolin等等。每个艺术家都有能打动我的点。但是我比较肤浅,对于一幅画,我还是直观的感受,先看颜色,画面氛围,人物造型,笔触。还是不太会去深究。简单四个字,就是好看!
Q
期待一下五年后的自己吧~
A
希望五年后我不被生活的琐事压缩太多的绘画时间,也希望可以一直把绘画进行到底。毕竟我除了画画什么都不会,缺少了绘画就等于在抽取我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