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最唯美的爱情,是君子钟鼓乐之地呵护!
于凤芷端坐在电脑旁,看着她最近的手稿,心中思绪万千。她一边修改手稿,一边听着音乐,她喜欢听着音乐干活。
不知道看了多久,脖子有点酸痛,不由得开始晃头晃脑。紧闭着双眼,不由得脑海中闪过一个温馨的画面。
一个穿着大红色的衣裙的曼妙少女,步履轻盈,她看着那个朝着她走来的女子,轮廓分明,竟然和她长得一模一样。
于凤芷有点诧异,从来没有听说过父母曾经给她生过一个姐姐或者妹妹。也没有听说她身边的亲戚中,有谁说起,有谁和她长得很像。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宛如她另一个翻版。
紧接着她听到了一阵阵钟鼓之声。那声音听起来铿锵有力,却充满着喜悦之情。她屏气静心,终于听清了伴随着音乐声传来的歌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曲终于听完,她也在脑海中,脑补了一下这悦耳的歌声。如此熟悉却有点陌生,熟悉的是音乐的调子,她觉得很熟悉,不知道在哪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对于歌词,她很熟悉,那是《诗经·关雎》。她的脑海中浮现的是她在北海公园看到的鸳鸯。相互依偎,相互陪伴。对于关雎那种鸟儿,她有点不确定他们的模样。
她脑海中还闪过了桃花岛上的那对大雕,一只不幸仙逝,另一只却殉情。真有一种不能同日而生,但愿同日而亡。
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手提着衣角,一步一个台阶地朝着一栋深院大宅的大门走去。不是过年,也没有贵人到访。深宅朱红色的大门紧闭,一旁的角门上有几个看门的小子,在那里百无聊赖地歪在一旁的角落上,紧闭着双眼,一副显得发慌,又不敢肆意的大睡。那种半眯着眼,半睡的状态。
男子终于走上了台阶,走到门卫身旁,深深鞠一躬,递上名帖。门旁的小子,结果名帖一看,竟然是文周。文家是紫阳最有名望的家族,诗书传家,他们出现了很多大学者。不知道今日文家的嫡长子来这里做什么。
他们家和文家向来不来往。但是不敢怠慢,至少深深地作揖之后,忙慌得去回报他们的主人。今日的当家主人都不在家,只有小姐在家。文家公子此时来拜访,有点不妥。
他们的小姐才华横溢,但是从来不外露,也不参加任何大家女子的宴会,更不会去任何一个大家作客。世人知道他们有一个女儿,却不知道这个女儿长得怎么样,也不知道这个女儿有什么才华。
小厮上报了正在看书的于凤芷,于凤芷只好硬着头皮,来接待这个不速之客。来者是客,既然人家前面没有递上名帖,今日已上门。于凤芷只好半遮面地接待这个文周。
文周被带到了会客厅,于凤芷半遮面地行了一个万福礼。文周看着眼前这个从来不露面的凤芷。难道有什么隐疾,不过那种浅浅一笑,已经震破心魂了。
文周脑海中不由得想到,那日在文王河边,看到的一对关雎,岸边时不时地传来,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眼前这个女子,这个于家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女子,于家的掌上明珠。于家唯一的女儿,于家男丁众多。于家十二个孩子,只有这一个女儿,排行老六。
如此的一个淑女,文周心中不由得更加的想要有幸娶的这样的一个女子回家。
一夫一妻制度,在于家行驶得很好。于家好几代人都是一夫一妻,他们家风森严,时刻秉持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训,他们一代又一代,子孙繁多,偶尔在朝堂上为朝堂效力几年,就辞官不做,开始了晴耕雨读的生活。于家如此低调,他们的子孙后代,成年后,除了长子有资格居住在老宅子,其他的子孙都会远离老宅,去外面闯荡一番,于家的子孙遍布华夏大地。
文周那日在河边看到了穿着一身白色衣裙的于凤芷,在河边采集荇菜,一举一动,映入他的眼帘,于凤芷葱白的玉手,一伸一缩的轻轻地划过荇菜,尤其轻轻一拽,采集荇菜的样子。坐在文王阁里喝酒,谈天取笑。一旁的酒友半开玩笑地说,于家的女子出来采集荇菜,恐怕是于家那位公子又修建了一座园林了,采集荇菜做盆景了。这次是于凤芷亲自来采集,难道是于凤芷修建了一座园林了 。
听了酒友的话,他抬头看了一眼,半遮面的于凤芷,不由得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个女子他在哪里见过,如此的眼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他梦中的白月光,就是这种求之不得,不知她在何方。今日有幸一见,他昨晚翻来覆去无法入眠。于家的姑娘不会嫁给他们文家的。不是文家人有多不好,而是文家男人三妻四妾,不符合于家择婿的标准。文家每一个男子都是三妻四妾,还会夜眠花柳巷。想想他的叔叔曾经看上了于凤芷的姑姑,媒人来回跑,门槛都快磨平了。于家都没有答应,于凤芷的姑姑见都没有见他的叔叔。
从此他的叔叔对任何女人都一样,家里妻妾成群。画笔下都是一个遮面的女子,一会只能看见一个背影,一会是半遮面坐在梳妆台旁,一会又是半遮面捧着书。叔叔将于凤芷的姑姑,画在了纸上,挂在心里。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是叔叔的映照,一生的映照。
文周不想成为叔叔那样的人,他今天就是毛遂自荐,前来见于凤芷,哪怕不受待见也要前来见一面。
不曾想于凤芷也是半遮面,更可恨的是于凤芷还带着墨镜。文周只能看到她宽大衣裙下的或隐或现的曼妙身躯。白色衣裙飘飘,行如扶风,柔声细语。
昨晚打了半天的草稿,却一时想不起来一字半句。只有愣愣地杵在原地。如此的一个淑女,他多想和她琴瑟友之,他抚琴,心爱之人翩翩起舞,不需要其他的观众,他们即是观众又是演奏者。也想敲钟打鼓,抬着十里红妆,来迎娶眼前这个女子。
一阵紧促的铃声将于凤芷拉回来现实。是编辑催稿的信息。
于凤芷拼命地摇了摇头,起身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终于清醒了。想想都觉得好笑,杵在那里做什么,为什么不说想要此时此刻抢亲呢。
于凤芷继续看着她的关于《诗经》的校对稿,看着一行字句,她不由得流下了一行眼泪:
《关雎》言风之始,谓教天下之始也。序又解名教为风之意,风,训讽也,教也。讽谓微加晓告,教谓殷勤诲示。讽之与教,始末之异名耳。言王者施化,先依违讽谕以动之,民渐开悟,乃后明教命以化之。风之所吹,无物不扇;化之所被,无往不沾,故取名焉。
古人多聪明呀!用诗以教,用曲以唱。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仁者,温柔敦厚,在行为儒,在言为情。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適也;虽有所適,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於言,乃名为诗。唱出来,传递深情。所以才会,言作诗者,所以舒心志愤懑,而卒成於歌咏,故《虞书》谓之“诗言志”也。包管万虑,其名曰心;感物而动,乃呼为志。志之所適,外物感焉,言悦豫之志则和乐兴而颂声作,忧愁之志则哀伤起而怨刺生。
又有《艺文志》云“哀乐之情感,歌咏之声发”,此之谓也。正经与变,同名曰诗,以其俱是志之所之故也。
是故: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一首《关雎》,道出了如此一首厚德的爱情。一个流,采,芼,高低不齐的荇菜,人们采摘荇菜的采,摘,拔三个动作,不就是爱情中的靠近,抚摸,拥抱。而君子却要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还要寤寐思服。
不知道文周是否最后求得了如此的一个好姑娘。
作者:凌雲筱,一个喜欢文字的女子,用笔写下心中的温柔敦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