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散文成长励志

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做一件带有仪式感的事(观影《地球最后的夜

2018-12-31  本文已影响137人  罗溪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无意中做了一件带有仪式感的事情:把这一年8760个小时的最后几小时托付给了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

看电影本身用了2小时20分钟。接下来的两小时用来写观后感受,作为今天的日更文章。

这部由黄觉、汤唯、张艾嘉等一众明星参演的作品,感觉只是体现了导演毕赣的绝对意志。

我想说的是,这是一部相当、相当小众的艺术片。

提醒:所有尚未观影的朋友,如果您只是想看一部中规中矩的爱情片或者悬疑片、侦探片,千万慎入。

因为如果怀着上述期望踏入影院,您很可能收获的是失望,甚至是愤怒。

我离开影院的时候,已听到后座三两声深深的困惑或叹息:“啊?就这样结束了?”

在网上的影评里,很多已看过的观众不少给了电影差评,感觉自己被“骗”了,觉得就是看了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基本没看懂。

是的,这就是一部艺术片。它的受众面本来就很小。

这部电影的语言异常独特,影片非常梦幻,充满了浪漫的、标志性的诗化对白,使得全片如同梦呓。

男主角罗纮斌(黄觉饰),在影片中是个被身边所有人抛弃的角色,在电影的2D部分,他如同侦探苦苦追寻着往日的爱人、破碎的记忆、早年离家出走的母亲;进入3D部分(约在电影放映到第70多分钟时开始),他在梦境里与曾经失去的人重逢,把亲情、爱情、友情一一寻回……

这部电影拍摄语言用的是贵州凯里方言,拍摄取景也不是现代城市的华灯大厦,而是乡野村镇,满地沙砾碎土,充满原始的家的味道。

整部电影,梦境与现实交织,背景音乐里,苗人的芦笙飘荡,充满了反叙事的、意识化的碎片化体验和对于时间的重构,让人如雾里看花、看不真切。

这是一部带有浓厚黑色气质的电影,也有人称它为“朦胧艺术派”。

看这种类型电影,我的体会是:就像读意识流那一类的书一样,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同。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记住属于自己的味道。

就我而言,自己觉得2018年最后看的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收获的。

收获不仅在看电影本身,而是观影之后的延伸浏览和学习。

从网上介绍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看,它的片名取自智利小说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一本书,创作灵感来自夏加尔的画作、莫迪亚诺的小说和保罗*策兰的诗句。

也因此,我翻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于以前不太熟悉的德国犹太诗人保罗*策兰(1920—1970)有了更多的了解。

他自纳粹集中营里劫后余生,“以诗歌对抗历史、对抗遗忘”,被认为是继里尔克之后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其作品《死亡赋格》成为“废墟文学”的象征。著名诗集有《罂粟与回忆》等。今后有机会会继续深入了解。

据说导演用于电影里的一些诗句,是受到了保罗*策兰诗句的启发。

电影中反复提及一本“绿皮书”,据说“不管你相不相信书里的那个爱情故事”,只要念及书中扉页上的咒语,“爱人的房子就会旋转起来”。

这咒语的一部分是这样的:

…… ……

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

它们像小鸟一样,

总在我胸口跳伞

…… ……

这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我觉得,这种感觉是:心动。

作家卡尔维诺在《看不见城市》里,曾经描绘过一个虚构的城市。在这座城里,你遇到的所有人,都是你过去见过的脸。

在卡尔维诺,他所表达的是一种深沉入骨的悲哀。

导演毕赣在《地球最后的夜晚》里,也把大家带入了这个梦境,进入了一个这样相仿的世界。男主在其中也一一遇见了自己回忆中的人,但是却能把人生中的遗憾,以最温柔的方式消解。

这一点,导演毕赣与卡尔维诺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前者的更温暖,更明亮,我也更喜欢。

毕赣在这部电影里,拍摄出了每位普通人,在记忆面前,都可能会流露出的最悲伤和最柔软的一面。这很不易,也很可贵。

一刻即永恒。

电影里说:

记忆是会生锈的;

梦是忘了的记忆。

夜是良夜。愿我们今夜入眠,都有好梦相伴。

愿我们都能把人生里的遗憾,以最温柔的方式消解。

2019见!

(罗溪写于2018.12.3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