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孩子般的莱昂——《这个杀手不太冷》
每每想到这部高分电影,我心里总是怪怪的。说不出对它的剧情有多感冒,可就是忘不了。
比如莱昂开心地在空荡荡的电影院里看剧,不断回头看另一个坐在远处的观众;比如莱昂再见老托尼时展露的微笑;还有莱昂接近大厦出口时,脸上的憧憬和期待。
让我深刻的都是莱昂的戏码,难怪这片子的原名叫做《LEON》。
整个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杀手走向死亡的过程。
这是全城最好的杀手。专业、却不冷酷,工作以外,他生活得一丝不苟,用心打理一盆植物,他称它是最好的朋友。
淡淡的忧伤出来了,他很温暖,也很寂寞,而且不得已只能用最冷血的方式生存下去。
一旦他的温暖被暴露出来,生活在阳光下,和普通人一样期待生活中的幸福,结果会怎样?
很遗憾,是死亡。
因为他赖以生存的方式决定,生存下去的规矩不容打破,就如片里托尼的忠告——“改变不是好事”。
这注定是个悲剧人物。被赋予了一颗天使般的心,却只有黑暗可予以庇佑。
于是,结局不仅仅是悲哀,而是长久的痛惜。
不光是因为莱昂的死亡,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死因是展示了人性中的美好。
这一点是让人无法释怀的。
吕克贝松说,他讲述的是两个十二岁孩子的故事。
十二岁的孩子,不管拥有多么成熟的内心,或是多么强健的体魄,在这个暗流涌动的社会中,依然脆弱的不堪一击。他们抱团取暖,他们都需要保护,但都没有得到。
“莱昂死了!游戏结束了!”
游戏中的快乐没了。
所以,是时候长大了。
生活从来都很苦,不只因为你是个孩子。
有些错误不能犯,该有的规矩,千万别去挑战,于是大家都活成了规规矩矩的老实人,平安而压抑着。
我们渴望单纯和美好,却没有让自己强大到不被伤害。
又或者,有时维持强大,需要摒弃人性中的光芒。
脚下的路向不同的方向延伸,成长的节点,总是出现道德和欲望相悖的选择题。
明知道门外求救的是再也甩不掉的麻烦,这门,你是开还是不开?
顺着这个思路倒推到电影的开头,门内是生活一如既往:安全、寂寞,躲在暗处,如此终老。
活着,却又从未活过。
这样看来,莱昂在故事中的人生则更加丰满,虽然不能长久,但他体会到的快乐,让他无怨无悔。
就像烟花,燃尽一切,短暂,却绚烂。
经典的作品总是带有社会矛盾的揭露和隐喻,打开一个心灵的宣泄口,让我们在光影世界里得到抚慰,然后看着这个反叛者带着我们的期望,步向他们的结局。
我们爱这个能找到我们影子的人物,他的抗争无果让我们痛惜悲哀,他的自我救赎又温柔地与整个世界和解。
这种不可化解的矛盾,形成一个迷人的漩涡,让人不由自主的越陷越深。等到挣脱出来,面对属于你的现实生活时,一切未变,而你,却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