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美国大学已经开始禁止中国留学生使用微信?
加州大学向学生发邮件警告
建议学生在赴华时不要使用微信
不然会影响出入境
甚至会被中国政府逮捕
言论一出,整个留学圈炸锅了
01加州大学不许学生用微信
近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美籍华裔学生收到了来自校方的邮件警告:建议学生在赴华旅游期间不要使用微信。
* 图片来源:网络
邮件声称使用微信可能会对出入境产生影响,甚至会遭到中国政府的“逮捕”。但奇怪的是,只有电子、计算机工程等理工科学生收到了警告,其他美籍文科华裔学生并未收到邮件。
由于邮件在当地造成了较大舆论风波,校方不得不出面发布道歉声明。
* 图片来源:网络
同样地处加州的圣塔芭芭拉分校,此前也因老师用中英双语的课堂规则PPT做开场而被卷入舆论漩涡。
* 图片来源:网络
有同学在课堂上拍下PPT发布到社交媒体,很快就有中国学生团体提出这是种族歧视,并发起请愿,要求学校给出官方解释。最后,学校出面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就此事道歉加发布声明,事情才告一段落。
实际上,华裔学生遭歧视并非没有缘由,过去十年,加州中国留学生增长了八倍多,抢占了加州当地学生就读名额,使得本地人十分不满。2016年,州审计曾指责加州大学录取偏好国际生而非本地学生。重压之下,加州大学甚至对非本地学生人数设置录取限额。
* 图片来源:网络 | 加州大学招收中国学生数量
02国外歧视中国学生事件频发
不仅加州大学,近期中国学生在国外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事情时有发生。
1杜克大学禁止学生说中文
因为听到两名中国学生在校用中文对话,美国杜克大学生物统计助理教授梅根向全系学生发送邮件,称在校说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不仅不礼貌,而且很可能影响以后找工作。
邮件原文如下:
* 图片来源:微博
消息一出,中国学生群情激愤,甚至自发组织反歧视小组起草抗议信,4小时之内竟然收到上千名中国学生签名。推荐阅读: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39975473744112#_0
2哈佛招生歧视亚裔
哈佛大学录取委员会主席曾表示,亚裔学生要想进哈佛读书必须比美国非裔、土著居民和拉美裔的高中生高250-280分才可以。同时,MIT公布EA名单,707名学生中,虽有5名中国学生,但无一人来自内地高中。
对此,MIT则对外表示
我们是依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三大纬度对学生进行筛选的。
03为什么留学生总是饱受歧视
1抢占了地教育资源
事实上,在美国法律里,任何直接歧视华人的法律和规章都废除已久。但亚裔群体会因为“平权”等原因受到不同待遇,比如一个大学里因为华人太多,所以想少录取华人,让自己学校“多元化”。
2威胁到当地人的就业
部分留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美就业,但出于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的行政令,政府及雇主更偏向将工作机会倾向给到当地人。同时“平权”政策同样影响到部分华裔就业。
此前美国flag公司就曾被爆存在种族招聘歧视,很多亚裔应聘者为了更容易拿到面试将简历上的中文名改成了西班牙名。
* 图片来源:网络
国外曾有个研究求职歧视的项目,将完全相同的简历放上不同的名字。结果显示为了得到和英文名同等的call-back率,中文名需要多投65%的简历。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是,为了保持公司员工多样性,硅谷flag公司已经按照族裔招人。比如Alphabet旗下公司就曾明确表示:“招聘系统会向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女性求职者倾斜,而不会偏向白人和亚裔男性”所以,中文名很难拿到面试。
3对留学生成见太深
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很多外国人对留学生甚至华人存在刻板印象。比如部分外国人认为中国学生都是书呆子,觉得中餐馆都喜欢偷税等等。
面对歧视等不公正待遇,一味忍让是没有用的。傲慢与偏见都来自彼此间的不了解。此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不少中国学生都曾因用中文名字拼音做寝室名牌而被人恶意扯掉。
面对此景,哥大大二学生Yan Huhe站了出来,他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个叫做“说出我的名字(Say My Name)”的视频,不卑不亢的将我们的名字,文化,名字背后的故事,以及父母给我们起名字时赋予的希望,向世界婉婉道来。
这个视频虽短,但却让千千万万在国外生活学习的中国人,感受到了视频背后的温暖和力量。“我们是中国人,说出我们的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
华人在国外一向被视为“静默群体”,我们选择隐忍和妥协,很多时候是迫不得已,但也有很多时候,是我们五千年的教养。这不代表,我们不会发声。
04其实微信禁用不是关键
大家一定还记得斯坦福女博士被拒签H1B(美国工作签证)之后的那篇文章:"六个月前,我中签了:在申请H-1B签证时被抽中了。我激动地打电话给父母,还跟朋友们一起庆祝。我来自中国的东北,拥有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并计划留在硅谷参与一个初创公司。我非常高兴,因为从过去的经验看来,在抽签中被选中是一个保证,申请人至少可以在这个国家居留三年。但在7月底,我从移民局收到了可怕的补充材料申请。我提供了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所要求的额外信息。9月,我又收到一个请求,于是再次递交材料。10月11日,我得知自己被拒签了。
*图片来源:纽约日报斯坦福女硕士文章
我在中国和牛津获得了法学学位,之后在香港的顶级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三年前我选择来到美国攻读MBA,毕业后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如今我被要求在60天内离开这个国家,到今天还剩17天。在过去,抽签能中,就基本代表着你的H-1B申请被移民官员接受了。在2016年,87%的中签者可以拿到H-1B签证。但从今年4月开始,情况改变了。当时国土安全部和司法部宣布,对H-1B计划的高技能申请人增强审查措施,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机构对这一签证计划提出改革建议。
我很沮丧:美国因为反移民情绪而失去了许多有才干的工作者,这不仅对于我和同学们来说是一个令人失望的打击,而且也打击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谷歌和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巨头都是由移民创立的。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声称要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政府会急于摆脱我们。我们失去了梦想,而美国失去了我们所带来的价值。“
Linda毕业前夕,就规划好自己未来,想留在美国律师事务所。结果现实很骨感,除非是在美国的知名大律所,否则很难进行 OPT 挂靠。在一般的中小型律所,持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身份的毕业生都只能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行工作。
做全职员工的工作,拿实习生的薪水。因为关于 OPT 挂靠的事情是这样的,如果在毕业两个月之内没有及时挂靠到合适的单位,就只能立刻回国。并且当时Linda所在的公司已经答应她了,如果开始的几个月表现良好,就可以帮他申请第二年的工作签证。于是Linda拿着实习生的低微薪水,做起了全职律师的活儿。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他的雇主却指出:你现在要求的是律师的薪水了,我们律师付不起。为了能够成功留在美国,Linda委曲求全降了一级,从律师助理做起,却毫无意外的没抽中H-1B。为了能够获得继续在美国工作的机会,Linda最终决定另辟蹊径,参加 LSAT 考试,考取Juris Doctor的学位。
但这个决定的付出是巨大的,法学院每年的学费要5万美金,再加上在美期间每年近2万刀的生活费,即便Linda能够依仗本科和硕士的法律经验在2年之内完成学业,也要多花去近百万人民币。
而在她付出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之后,等待他的并不是可以留在美国继续工作的机会。而是新的一轮 H-1B 抽签。
*图片来源:网络
在美国,恐怕最没人疼的就是商科生了。学费比好多专业要贵,毕业后找工作比狗还惨:人家HR电话打来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什么签证啊”?然后就告诉你人家不给商科类职位办工作签证,只好狗带。
即使在国内有6年的工作经验,商科毕业之后发现,简历还是石沉大海。哪怕你在国内做过学生会主席,GPA3.8以上,依然没法跟一个没工作经验学渣却是本土美国人比。
就算是名校毕业,找工作依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名校最明显的一个好处就是大公司会去校招,但是名校里的其他美国人也会去申请这些公司。就商科而言,非技术岗位很难显示出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人普遍竞争不过美国人;中国人之间,硕士生普遍竞争不过本科生(西北那些中国本科生的口语堪比native,他们一开口我就不敢说话了);硕士生内部竞争,陆本普遍竞争不过美本。处于食物链底层的陆本同学,如果没有很好的口语或者很闪亮的简历,即便有这样的校招机会,拿到Offer的几率也是可想而知。举一个例子:班上有一个美国同学,连最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算,说话几乎就没有过逻辑(常常被美国人群嘲),竟然过关斩将进了埃森哲还嫌弃Offer不好。而平时勤勤恳恳每次在group case里挑大梁做完最难的部分的中国人,校招申请能拿到第一轮面试都是很少见的。
*图片来源:网络
05太多求职误区
1不着急, 毕业再找工作
找工作的准备,是在你一入学就要开始的,真等快毕业的时候再着急找工作,你会发现自己有一大堆没看的OT笔试题,投哪个公司都千篇一律没修改好的简历,和措手不及的你。
求职之前,实习对于中国留学生真的很重要,哪怕你在国内有过10年的工作经验,HR只想看你在美国是否有工作经验,要记住实习是有鄙视链的:
没实习经验<在国内有实习经验<在美国有实习经验
美东某大学精算专业硕士班共14人,中国学生有8人。1名中国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确定到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工作,因为她有该公司中国分公司的实习经验。7名中国学生毕业后没找到工作,6人回国,1人回国后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回到美国继续读博士学位。
2 一定要广撒网
错。首先你要明确你在撒网的时候你网的质量怎么样。如果你一份简历发了10个人没有一个回复,那么你发100个人恐怕也没有人回复的。有多少人我们在审简历的时候发现cover letter上竟然赫然写着竞争对手的名字,这样再好的resume也直接扔掉,真是伤不起啊!是啊,连这样重要的细节都不能很好的customize,那以后把错误的客户名字放在了不该放的presentation上了可怎么办?
与其用简历广撒网,不如用关系来Networking,美国很多职位都是只限内推,不对外开放的。Uni酱就见过这样一个学霸小姐姐,在确定想要留在美国后,开始找校友,邀请他们一起喝咖啡,并向他们推荐自己。在找工作的时候,刚好看到与自己背景相似的职位,投递后与该公司校友联系,希望内推,最后成功拿到Offer。
入职很久后才知道,当初招聘时,数百份简历HR根本没时间看,只看了内推的五个,面试了2个,因为她的背景与职位相符,就确定了她的Offer。
3你以为别人不知道
错。社交网络时代了,我们每天在电脑手机上的时间比我们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要多出很多,可是我们很多同学在邮件的使用上却时常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写商务邮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每一封邮件只要写出去了,你就要做好准备第二天有可能出现在互联网上,就更不要说公司内部的互相转发。很多职场新人求职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跟公司内部比如你的某位学长的关系,比这位学长和他/她老板或者HR的关系还近。你真是大错特错了。
曾经跟一位前辈一起面试一个蛮不错的学生。之后学生很按时地写了标准的感谢信,遗憾的是没有因人而异的表达不同的感谢,没有点到任何面试交谈的细节。前辈接到后马上发给所有面试了这位学生的人:Did you guys just receive the exact same email?结果可想而知。
4H1B是永远过不去的坎儿
不否认。我们这些过来人很少有人敢说,H-1B不是心中的痛。可是我想告诉所有的后来人,H-1B不应该成为你们的绊脚石。首先如果你的目标是申请金融、咨询、四大等比较标准化的大公司职位,大部分都会帮助申请H1B的。就算最后不申请,也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这个就好像是申请大学你又想要全额奖学金一样。有难度但不是不可行。
你的策略应该是,把自己提升到别人已经不care你还是什么国际学生需要sponsor visa的程度,把自己提升到他们觉得除了你,要了别人就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的程度。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支持H-1B怎么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身边的很多朋友成功拿到各种大公司的全职Offer,老板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就算我们部门/公司从来没申过我也要为这个孩子申请H-1B”的豪言壮语,我也许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如此看好我们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在北美职场的前景。
文章内容由小编根据网络资料整理发布,略有删改,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