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散文人生格局的修炼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2018-11-19  本文已影响57人  moooon1155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我说这句话,更多的是倾向于人物的文学性和任何艺术作品的美学性 (可能说法并不贴切)。前两日在微博有看到有人说,比起金庸的葬礼,蓝洁瑛的更牵动人心。,不难想象,金庸的葬礼,任何小的细节都必然会被安排的妥当而体面,不过是富裕一族的富贵和优雅,而蓝洁瑛,恰恰相反,凄凉而让人唏嘘。

如果一个人,一个女人,一生平平淡淡,没有遭遇过大的变故,这算是有福气的人了,大部分的人的人生也是这样的,是常态;而如果一个人,就像蓝洁瑛,曾经风华绝代,万众瞩目,却晚景凄凉,便具有了悲的色彩。但如果仅仅如此,把她的一生写进一部小说,或者拍进一部电影,不见得不会落入俗套,顶多算是一个不幸的人吧,但也可能会因为前半身的光彩和后半身的悲凉对比过于强烈,而比别的人的一生增添一些谈资,便别无其他。

可是她决不止于此,她不是一个纯粹的“不幸”的女人,她的一生符合悲剧性美学的范畴。且不细说导致蓝精神问题的原因,因为不甚了解,但不可否认的说明了她是一个拧巴的人,是一个看不开的人。放眼娱乐圈,像她一样遭遇的女生一定不少,却鲜有爆出因此不振的,如果蓝能放过了心里的结,活的可谓的看开点,那有其他好的结局并不是没有可能,肯定不至于沦落至此。斯人已逝,我虽不了解她,但是在我的心里,她是个洁净之人。比起那些蝇营狗苟,她才不是需要被同情,她是英雄。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具有悲剧性气质的人,虽然美,但却大部分是活的不好的,甚至让人生恨。仿佛是飘落在风里的落叶,被命运卷起,又被命运摔落。

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人,中国近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看过电影《黄金时代》的人,或者读过她的书的人,没有人会不被她的文笔和才情所折服的吧。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

。。。。。。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深得鲁迅喜爱的一个女作家,抛开所有的文学作品上的风光,她生活中所经历的黑暗与波折,却让人不知如何评价。

萧红的一生虽然短暂,仅仅在世上生活了31年,却先后与四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其中两次在怀着孕的时候,投入到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却又在安稳之后渐行渐远。第一次,遭旧式家庭的抛弃,逃婚而出,最后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第二次重投逃婚对象怀抱,直至男方不辞而别,留下大腹便便的她和欠下宾馆的600块大洋的债务;第三次,在被抛弃在宾馆里,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写信给报馆求助,等来了萧军。这是她第一次真正的恋爱,爱情教会了她书写和表达,但是男方却给不了她想要的唯一,她说萧军喜欢女人,女人也喜欢萧军,她说自己就像是一根被他滑过的火柴,逐渐燃烧成灰烬,然后再看他划另一根火柴。最后,她在端木的身上找到了她渴望的唯一,也就是第四次。这一次她怀着萧军的孩子,毅然的奔向了端木,与他结婚,结为夫妇。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个男人将她一人留与战火纷飞中产下了早夭的孩子,让她一病不起,直至死去。

临死前,她在纸上写下一句:“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的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让人觉得惨然。抛却中间种种的无奈和不得已,作为一个女人,为什么总是让自己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和艰难的境地?事实上她有很多别的选择,她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好起来,一次次的投身男人,依靠于男人,到底是一种对空虚寂寞的害怕,还是对自己没有半点的信心,总是轻易的被点滴的温暖融化,轻易的把自己交付出去。

大部分人是安稳而平实的过完一生的,萧红甚至没有获得这平凡而遍地都是的权利。在她短暂的生命里,从幼年开始直至死去,幸又不幸。不幸的是没有能安稳度完这一生,不幸的是自己的不争;庆幸的是还有疼爱她的祖父,仍然有人真心爱她,接纳她,幸运的是过早的结束这一生,结束这无穷无尽的飘摇。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这样的人生,绝不是一个值得追求和仰慕的人生,生而为人,幸福,快乐才是根本。但,她却走向了人生的反面。几十年后,放弃对错与好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萧红的一生,短而苍凉萧瑟,始终陷在困顿与不安,渴望爱,却又无法经营爱情的两难境地。“不要因为你是女人”,恰恰因为她是女人,把一个女人不该表现的不够端庄的姿态,统统做了。可这样的一个不好的女人,写了《生死场》,写了《呼兰河传》,尤其是呼兰河传,语言是那么的平实,轻快,率真,大气,又细腻,仿佛作者的心还是孩童的心,没有识别人间一点点的苦难。这种美好与现实的苦难之间的矛盾感,好像镜花水月,你想凑近了看看,它却又退去了。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在朋友圈发下这句话之后,有以前的同事留言说“我呢?”我狠狠的回复一句“你赶紧一边呆着”。之所以那么凶,是害怕她胡思乱想,消极的共情很可怕。她认为自己具有悲剧性气质,其实潜意识她可能并不觉得惨,却有可能这会成为她以后放纵自己的理由。

其实她这么想,完全不奇怪。

出生没多久,她的妈妈就不堪家暴跑了,而她的爸爸在这之后因为犯事入狱,她便由远方亲戚照看。照顾她的亲戚是两位老人,生性暴躁,把对她妈妈的怨恨一并撒在她身上,常打她,骂她。大概长到10岁这样,她的名声已经非常不好了,妖媚,撒谎。一切女孩子该有的品质似乎都离她远远的,没有人对她温柔。

再之后一两年,她爸爸出狱了。爸爸非常疼爱她,喊她的乳名,做错事了,耐心的跟她讲道理,她的笑容渐渐的多了起来。 

 

可是上天并没有让她快乐多久。一年冬天,他出门干活再也没有回来。

她失去了最后的温柔。

她跟社会上的人混,被抓了回来。

她自己偷偷辍学了。远走他乡。

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她恋爱了,她同居了。。。。。。

她跟我借钱,没有钱吃饭了。2年没提还。

前一个月再借钱,她怀孕了,男人跑了。

打完胎,我问她有什么打算,她说过一天是一天吧。

我想同龄中没有比她更惨的人了吧,还是少年,各种酸楚尝了遍。你想去谴责她批评她,想去教育她,可是转念一想,她轮的到你去说教吗?你明明清楚知道她走到今天这个境地的原因,你何以再残酷对她?相反,她做任何事情都应被谅解,不是吗?

一个活着的人,是不该被定义为“悲剧性”的,而她,更不该认为自己具有“悲剧性”,她应该相信命运不会一直这么坏下去,她还有机会变好,她需要有这样的信心。

“我喜欢带点悲剧性气质的人”

比起圆满,“悲剧”这个词具有某种能够被人类共同领会的神奇力量,大部分时候,我们总是更愿意在文艺之中看到,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都是以相爱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为结局,恐怕不会有当下这般的经典。作为他们的创作者,深谙悲剧的魅力,即使当初不安排那样悱恻的结局,他们也一定会创造出另一种“悲剧”,总之就是要 “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

我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过一段话,大概意思是说,不管是何种艺术,创作者都不要生活太好,一旦太幸福,力量便少了很多。

你现在去看,崔永元。

你不要想其他,你只要知他是一个在人群中逆行的人就可以了。不自觉得就有了某种强大而悲壮的力量,引你向前。

突然记起小时候的某一个秋日的傍晚,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户人家的门口,有一位五六十岁的老人,躺在躺椅里借着微弱的天光看书,不是别的书,是《红楼梦》。她面容清癯,静静的身躯被朦胧的青灰色笼罩着。如果没有记错,她家的门口有一棵巨大的柿子树,想着当时的时节,满树的柿子应该已经是画家笔下的熟透的颜色了吧。。。。。。没有悲伤,但是很美!

ps:文中配图来自毕加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