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

二舅的视频火了,我看到了“何不食肉糜”的质疑

2022-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溪兰蓝

这两天,看了不少大V对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看法。

我比较好奇,这事儿在这些博览群书,受过完善知识体系教育的人群里,二舅们的现象在他们眼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昨天看的是《上海会客厅》从文学属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对二舅的拍摄视频,“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叙述和表达”。

文学对于苦难还是很感性的。

视频持续发酵。

今天又看到了另一个最近很火的大V教授对二舅视频的看法,做了部分截图:

这位教授以冷静和理性的眼光,对这个视频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教授认为视频没有表达出二舅自己的声音。

外甥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另外,外甥出息了,挣钱了,应该给二舅分点钱,平时也应该多接济和改变二舅的处境,不然残疾证早就办下来了。

言外之意,教授认为这个外甥做的还不够。

但是,对于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来说,有些深刻镌刻在自己脑子里的东西,只有农村出身的人才能体会到,并产生共鸣。

农民的苦,和教授认为的苦还是很不一样的。

农民出身的人会认为,二舅虽然残疾,但是聪明又总有办法,把生存过程了生活。

不仅有手艺(农村有手艺的人是能耐人),还靠着手艺给女儿买了房子。

农村人眼中,瘸腿二舅简直是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绝对是个很有能耐的人。

大概在教授心中,这个二舅的形象恐怕是:残疾,生活不便,贫穷落后,需要亲戚照顾等标签。

没有对错之分。

只是不同阶层的不同解读。

二舅不是不想表达,而是知道表达了也没用,

残疾证就是个例子,只要眼不瞎,谁都能看出二舅是个残疾。

二舅知道只有自救才能生存,自救才有用。

无数的二舅们习惯了忍耐和埋头努力生存。

没有多少文化的他们,无法像教授这种知识分子,能够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清醒的思考能力,以及口若悬河的表达能力,来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益。

表达了半天没啥用,浪费的功夫都能做多少件家具了?

这才是残酷的事实。

外甥为二舅发声,也是代无数的二舅们发声,

外甥也给了二舅视屏赚的钱(估计教授没看到给钱的这部分)。

但是钱不应该只二舅家人们承担,最不应该缺席的还有责任担当部门的关怀。

教授说的这番话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