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婚姻育儿

真正合适的亲子关系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7人  果爱520

我付出全部真心,却把自己变成你最恨的人。

多么悲哀的中国妈妈,多么痛心的人间悲剧。

生活的艰辛,打工的漂泊,让很多底层妈妈,无法在孩子童年时给予有效陪伴。等孩子逐渐长大,出现诸多问题,她们想去引导,为时已晚。丈夫的缺席,内心的焦虑,让她们要么一次次用嫌恶语言和粗暴行为干预孩子,最终成为孩子最恨的人;要么一味妥协娇惯,听之任之,让孩子在无法无天中,触犯法律。

而那些一直陪在孩子身边的妈妈,在忙碌生活和焦虑状态中,过早放弃自我的成长,因过于担忧孩子犯错受伤,无视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独立愿望,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强加干涉,在一次次触碰孩子底线后,最终站到孩子的对立面。

曾经来自妈妈的孩子,成了妈妈的痛楚;曾经付出全部的妈妈,成了孩子的敌人。但这一切,都是妈妈的错吗?

多少悲剧发生,多少母子成仇,我们才能明白:

●好的教育不该只有妈妈。

爸爸成为影子,家庭才缺少阳光,孩子才扭曲生长。

好的家庭,是爸爸长情地爱着妈妈,妈妈平和地爱着孩子。

爸爸听不见妈妈的话,妈妈的话就会传到孩子的耳朵里;爸爸让妈妈不安,妈妈才会控制孩子。

●好的妈妈不该只有孩子。

孩子的生命来自妈妈,但他有自己要去的远方。

他的未来,妈妈没有去过,所以不轻易审判,不过多干预。妈妈的余生,当为自己而活,你活得越出彩平和,孩子才会越坚韧执着。当妈妈们替孩子挡住所有风雨,也剥夺了他看彩虹的权利。

●好的孩子不该只有成绩。

相比奢望孩子优秀,考上名牌大学,接受孩子终将成为平凡的普通人,才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因为,生命之中,生活之上,还有比成绩和面子、学业和名望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亲人间的爱和信赖。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这土壤里,有妈妈的陪伴,更有爸爸的身影;有童年的亲密,更有少年的尊重;有无私的给予,更有得体的退出;有及时的提醒,更有信赖的满足。

愿所有中国妈妈,和我一起铭记这两句话:

亲密,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别离;

深爱,是为了找到明媚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