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学习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将有五德

2018-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善行者大正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但智信仁勇严不是简单的排序,更不是独立的存在,必须五德俱备。

    贾林注解说:“专任智则贼,遍施仁则懦,固守信则愚,恃勇力则暴,令过严则残。五者兼备,各适其用,方可为将帅。”

    梅尧臣说:“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

    王皙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信者,号令一也;仁者,专抚恻隐,得人心也;勇者,循义不惧,能果毅也;严者,以威严肃众心也。五者相须,缺一不可。”

    华杉解释五德是孙子对“将”的人格排序,他把“智”排在了第一位,而“勇”则屈居第四。孙子是强调智将而非勇将。因为孙子的价值观,是先胜后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是强调用智。那春生的简书笔记对五事中“道”的解释也是“智者利仁”之意,并以吴起为例,前后呼应。

华杉引用姜太公“智者不法,愚者拘之”案例,也说明道不是全能的和必胜的,否则就不需要人努力了。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道是宣传出来的。有句成语叫“各行其道”,这个才是真相,并不存在唯一的普世的道理。

    周武王伐纣,布阵于汜水共头山,当天狂风暴雨惊雷,军旗战鼓都吹断吹毁了,武王战车上的卫士都吓得要死。姜太公说:“夫用兵者,顺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若失人事,则三军败亡。且天道鬼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故智者不法,愚者拘之。今好贤任能,举事而得时,此则不看时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不待祷祠而福从。”遂下令驱兵前进。

    周公反对,说:“今时逆太岁,龟灼言凶,卜筮不吉,星凶为灾,请还师。”

    姜太公大怒,说:“今纣剖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可知乎?”

    姜太公把算卦的签骂为枯草,占卜吉凶的龟背骂为朽骨,喝令都拿来烧了,自己率队先行,武王从之,灭了纣。

成周八百年,多闻周公,少闻太公,主要是儒家乃治天下之道,尚仁;兵家乃得天下之道,尚智;内外杂而用之而有侧重可也。

什么是“信”呢?

    杜牧注得准确:“信者,使人不惑于刑赏也。”信,就是赏罚分明,每个人都非常清楚,犯什么错受什么刑,立什么功受什么赏。

西点军校有一条对领导力的要求——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有能力让对方清楚这一点。

    所以信不仅是一种机制,更是一种人格力量。首先你心里要装着对方,这点很本质。心里没装着,就没法真信。其次你要有能力让对方知道。别你装着他,他却不知道,他跑了。

所以说“忠信”,信背后深藏的是忠,忠于对方,忠于自己,忠才能信,不忠则不信。如何忠呢?要诚,反身而诚则一以贯之,终身不变,所以也叫忠诚、诚信。忠、诚、信三者互为表里,实则一体。

还有一个威信。  李靖说:“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怕将领的,不怕敌人;怕敌人的,不怕将领。所以将领一定要比敌人更可怕。冲锋陷阵的,不一定会死;吹了冲锋号不冲的,马上正法。

    李靖后面说得更恐怖:“古之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 十杀其三,威震于敌国。十杀其一,令行于三军。”

所以说“威信”,无威则不信。忠、诚、信背后的能量是权力所带来的赏罚、杀伐,所以也叫权威,无权则不威。

“仁”。

    杜牧注解说:“仁者,爱人悯物,知勤劳也。” “爱人悯物”,四个字很本质,要爱人,还要悯物。爱惜公物也是仁,用什么东西不爱惜,随意浪费,也是不仁。你加班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不关电脑,不关空调,甚至忘了关灯,这也是不悯物,不仁。

    盖兵者“死生之事,存亡之道”,不得已而为之,是仁心。不轻易令士兵送死,全谋慎行而应变迅捷,善于保全团队和自己,为仁也。“暴虎冯河,匹夫之勇”,不仁也。击败敌人而不泄怒滥杀,也是仁。

    仁者,用心者也。管理中处处用心,体现为勤劳,体现为爱人悯物,无时或忘,如同临渊履薄。

但是仁爱要有界限,要恩威并重。《阴符》说:“害生于恩。”我们往往对一个人太好,结果却害人害己,把他害了,把自己也害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味只有恩,只有爱,却没有规矩,没有法,他习惯了、骄纵了、堕落了。你这时候想把关系调整过来,也不可逆,调不了了。你就只好放弃他了。你放弃他,他机会没了。你呢,也白培养人了。

    恩威并用,赏罚并重。成员不亲附,威罚则离心;成员亲附,恩赏则益骄。    《尉缭子》说:“不爱悦其心者,不我用也。不严畏其心者,不我举也。”

“勇”,杜牧注解说:“勇者,决胜乘势,不逡巡也。”

    勇,就是决谋合战,当机立断,勇往直前。逡(qūn)巡,是迟疑,退让。兵家说某人“好谋无断”,老是在谋划,就是决断不了,为什么?没有勇!这个在实际工作中也常见。我们有时候说某人“定不了事儿”,他瞻前顾后,迟疑不决,跟他的人都着急,这就是没有勇。

    没有勇,一是决断不了;二是好不容易决定了,执行又不坚决,老想缩回来,最后真把自己缩没了。无论做什么事,要有牺牲精神,向死而生。虽然我们的立意是先胜而后战,但世上从来没有百分百必胜之事,没有勇,就做不成事。

    关于勇,那春生笔记中有一段很好。如下:

    据说在日本,有部大江家传下来的《斗战经》,文章简古,由五十三章构成,基本上是依据黄、老学说来阐述兵法。这本书也被当作日本海军军校的讲读教材。《斗战经》中说:“天地因刚毅而不倒,智慧因刚毅而不堕,神灵因刚毅而不灭,仙人因刚毅而不死。”“《孙子》十三篇,不免惧字也!”而把“勇”视为最重要的品质。若将其与孙子以“智”为最重要之品质的思想相比,也就能看出日本人与中国人在民族性上的差异。

    曾国藩说: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

      “孙子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华杉解释说,驭下之道是指你作为一个将领和领导怎么样去统领和驾驭你的下属。 驭下之道主要有三点内容:

第一是爱,是你对你的下属深深的爱;这里是仁生勇的意思。    梅尧臣注:“抚而育之,则亲而不离;爱而助之,则信而不疑;故虽死与死,虽危与危。”你抚育他,他就和你亲,不离不弃;你爱他帮助他,他就对你信任,可以和你同生共死,赴汤蹈火。

第二是你与下属同甘共苦,要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兵的关键在于自己,管理的关键也在于管自己,身先士卒,从我做起。    所谓身先士卒,兵法云:“勤劳之师,将必先己。暑不张盖,寒不重衣,险必下步,军井成而后饮,军食熟而后饭,军垒成而后舍。”《黄石公三略·军谶》曰:“ 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 ”这是“跟我上”激发的勇气。

第三,与爱相反,是可怕。你要非常的可怕,要让他们非常怕你。杜牧注解说,黄石公说:“士卒可下,而不可骄。”你可以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但不可骄纵下属。恩以养士,谦和待人,这叫“可下”;制之以法,这叫“不可骄”。

    所以有爱,才乐于效命,有畏,才不敢不出死力。

    将驭之道,就是爱与畏,赏与罚。

    畏的本质,在于“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怕上级的,他就不怕敌人不怕死。不怕上级的,就一定怕敌人怕死。所以畏的标准,就是上级要比敌人更可怕。 这是畏生勇。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这是道生勇。华杉有一个观点是关窍:“要在道上胜出,关键是抓政策、抓宣传、抓军队的思想工作,大家都愿意跟你作战。”道胜不仅看道是否顺天应人,其实现靠宣传。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会促进勇气的产生。

    勇有小勇与大勇的区别。孟子说,小勇是匹夫之勇,只能力敌一人;而大勇却可以安定天下、拯救万民。苏东坡也说: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谓大勇。那些敢死于国难的人,才是大智大勇的人。

主持正义、勇赴国难的大勇当然必不可少,而小勇也不是完全不可取:遭遇不公、奋起反抗,小勇强于怯懦;而打架斗殴时争狠斗胜,这种小勇则应该杜绝

    关于勇的应用,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就是“选锋”。用兵一定要“选锋”,把最精锐的士卒选拔出来,组成先锋队,像一把尖刀,插向敌人。可以说,没有选锋,就只有兵,没有锋,没有兵锋。

“严”,杜牧注解说:“严者,以威刑肃三军也。”

  吴起说:“鼓鼙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章,所以威目,禁令刑罚,所以威心。耳威以声,不得不清;目威以容,不得不明;心威以刑,不得不严。三者不立,必败于敌。故曰,将之所麾,莫不从移;将之所指,莫不前死。” 这是威严,无威则不能严。

      慈不掌兵。曾国藩说:“驭军驭吏,皆莫先于严。”而要“严”,首先要“法立令行”。他指出:“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曾国藩所说:“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立法宜严,用法宜宽,显以示之纪律,隐以激其忠良。”曾国藩这个尺度也是一个关窍。

在将德上,曾国藩增加了廉、明。

士兵对将领是否足智多谋、能征善战没法要求。但是人人都盯着自己的利益,对将官在银钱上是否干净,对下属保举提拔是否公平,就十分在意。你不贪钱,他就服你。所以“廉”就是账目公开透明。清廉服众,腐败的军队打不了仗。自己清正廉明,但对下属的小款小赏,又常常放宽,让大家时常得点好处,这就人人都服你,愿意跟你。

    “明”,就是要把下属的表现一一看明。临阵之际,是谁冲锋陷阵,是谁随后助势,是谁拼死阻击,又是谁见危先避,全部看明记清。在平时,每个人办事的勤惰虚实也逐细考核。这样奖惩就能及时准确恰当。

    作为将领,是否身先士卒倒在其次。因为你往往是在后面指挥,不是在前面冲杀。最重要的甚至也不是计谋高超,指挥若定,而是分配公平,谁有什么功劳你都清楚,都能准确衡量赏罚,则个个放心,人人奋勇,都给你卖命。

项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刘邦就是只管论功行赏、论过处罚。作为领导者来说,站在后面把每个人的功劳过错看得分明,并赏罚准确,比身先士卒,要重要得多得多。

    曾国藩说,以“廉明”二字为基础,“智信仁勇严”可以积累而得。没有“廉明”的基础,自己不能服众,赏罚又不准确,“智信仁勇严”也是空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