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杂诗·傅玄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摄衣步前庭,仰观南雁翔。
玄景随形运,流响归空房。
清风何飘飖,微月出西方。
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
蝉鸣高树间,野鸟号东厢。
纤云时仿佛,渥露沾我裳。
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
常恐寒节至,凝气结为霜。
落叶随风摧,一绝如流光。
诗说:
岁月最是残酷,不管是绝世红颜,还是不世才子,也不管是安邦定国将军,还是力挽狂澜英雄,无论你多惊才绝艳,一概摧残老去,一绝如流光。
人生在世,恰如风中落叶飘萍不自由。得势者随风遨游青天,失势者被风拍落泥沼。时也,命也,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注:
《杂诗》,傅玄所作,收录于《文选·杂诗下》。沈德潜评述说:清峻是选体,故昭明独收此篇。这首诗清峻而朴素,颇得古诗遗风——实际上也用了古诗语言。如“愁人知夜长”和“仰观众星列”句,便出自《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两句,一长一短的极度反差矛盾,凸显诗人烦闷躁动的心情——亦“宝剑匣中夜有声”语。志士当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勤勉不懈,至于夜里变为愁人,其块垒郁积不能舒展之情态不言而喻。
“摄衣”二句,《文选》李善备注“沛公摄衣迎郦食其”,而仰望雁翔者,即是“有所思”语。
“玄景”至“北斗”十二句,摹情状貌,情景交融语,较之古诗,并无出彩处,其清雅质朴稍逊。
“常恐”四句,亦古诗与婕妤等语,有所忧惧而无能为力。人生于乱世,犹经秋冬之木叶,霜雪严寒忽然至,随风摧残飘零无所归。上至王侯,下至黎民,概莫能外。正如杜工部所言:“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虽然,男儿生当乱世,睹家国凌乱,生灵涂炭,岂能无感而浩气激荡襟怀?恨不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尔!然不能者,时也,命也!岁月无情,流光轻飘,不管尊卑,虽万般乞求,亦不为人稍缓。
言至此罢,摘录两首诗佐读: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注:乱世流离人苦,岂是肉食者能知之?虽杜工部“抵万金”语,拍马莫及。噫噫噫!太平人,太平人,且惜眼前有限福,莫待乱离声摧残,苦行吟。
长歌行·陆游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辉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螿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锯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注:归休乎,归休乎,一树梅花一放翁。时也,命也,从古如斯,为之奈何?他年我若为青帝,亦报与桃李不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