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心理.情感原创文字集美文

明明很年轻,却被别人叫“阿姨”,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021-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灵动心理

最近发现很多朋友都有类似的困扰:

觉得自己很年轻,可去个菜市场,稍微一邋遢,就被卖菜的叫“阿姨”,回家后要几天心情不爽;

明明自己才30几岁,可去接个孩子,稍不留神就被一两个眼神不好的问,你是孩子的奶奶还是外婆?当时气的要发火;

才二十几岁,却被问路的叫“阿姨”,关键是那个问路的看起来至少50岁了,不知道自己是该生气,还是好笑!

看到朋友们的困扰,我很理解!

因为,一般来说,面对衰老我们都会恐惧,即便是拥有强大内心力量,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生活创伤的人,在面对衰老时,也不会很坦然。

且不说那些人是不是真的眼神不好,很多时候,不论我们自己多大年龄,在我们的心中,如果没有外界的比较,我们始终认为自己还是当年的自己!

就像我们在20岁的时候听到一个人40岁,我们会觉得那个人好老啊,可当我们自己40岁的时候,反而觉得,40岁也不过如此!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年龄大的人,还会保留很多年前的穿衣风格!这些人很有可能在职场上或者生活中,受到比自己年纪轻的人嘲笑!

但我还是很欣赏这些有活力有勇气活出自己的人!因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热爱每一个瞬间,活好每一个当下,想想就会很美妙!

我也希望我们所有人在年轻的时候,能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多一些理解和尊重,毕竟这是我们每个人必经的过程!

我们中,很少人会预料到,承认自己不再年轻竟然会如此痛苦,而且我们中很多人还会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衰老而一直奋力挣扎,那么究竟我们为何会对衰老如此恐惧呢?

因为衰老会让我们觉得失去了过去的自己,心理学上来说也就是失去了自我意象所依赖的早年定义。

因为身体情况及容貌的变化,重新定义了我们,而且随着每一次的定义,也意味着前一阶段的生活架构的解体。

因此,我们会感到不安和恐惧,我们一直徘徊于过去和未来之间,为努力跨越二者之间的距离而不断奋斗。

恐惧衰老的原因

一、对衰老的负性认知,也就是我们是如何看待衰老的。

美国著名主持人在节目中不断地说“变老很糟糕,那很糟糕,我痛恨变老”,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对“衰老”有多恐怖的确认啊。

“衰老”一直被我们赋予了贬义的色彩,因为我们会认为衰老意味着身体机能下降,社会适应能力减退以及我们较为注重的容貌的改变。

可我们一直习惯于强化衰老对我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忽略了衰老的本质,以及伴随衰老我们可能得到的好处。

其实,衰老只是自然规律,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伴随着衰老,我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会变得更为强大!

也就是说,年轻人习惯于用否认和辩论来保护自己,而年长一点的人则会用更为幽默、利他、创新的手段支持自己。

很少看到一个中老年人在公众场合因为一言不合而焦躁不安,(当然也有例外),但骂娘骂爹的年轻人却随处可见!

衰老通常意味着成熟。(当然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也存在一些人年龄在增长,心智并未相应的成长!)

成熟的人更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更明白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再在别人的期待中生活,逐渐明白取悦自己的重要性和给因此给自己带来的轻松和愉悦!

逐渐衰老的我们会对人更加的宽容,据一项调查显示,占84%的接受调查者认定:人到中年会变得更富同情心。

二、社会对衰老的定义对我们的影响。

目前社会对美的过度追求,认为只有年轻才是好的状态,只有年轻才对人有吸引力,使得人们不敢老去。

从普通人到明星都充斥着对老的恐惧,人们不敢承认自己老去的事实,想尽各种办法保持幼龄化,来抗拒自然规律。

这些青春的追逐者喜欢自己曾经拥有的,也害怕失去因青春带来的很多好处。

不难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接受并选择比自己年轻很多的结婚对象,这其中不乏有用这种行为来忘记或逃避衰老事实的人。

努力保持年轻的模样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但如果因过分解读衰老而整日惶恐不安,就大可不必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坦然面对,过好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三、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对衰老的恐惧女人比男人更深刻和根深蒂固,中老年人对身体衰老的恐惧大于对容貌改变的恐惧。

男人伴随着衰老,可能拥有年轻时所没有的金钱和实力、言谈之间流露出的自信,还能因此受到很多女性的欢迎!

而对女人来说,年龄的增长和容貌的改变对她们的伤害更大,因为在女人看来,衰老意味着丧失了魅力,失去了异性吸引力!

女人常常会因为自己不再引人注目而感到痛心,因为她们认为,朱丽叶和罗密欧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朱丽叶身上,绝不是朱丽叶的母亲。

特别是当女人还有与容貌和年龄相关的未完成事宜

比如

在开始衰老时,还没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还没有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人生伴侣;

中年各种压力下的衰老恐惧。

等等。

此时,衰老的恐惧会与日俱增。

其实,如果我们女人能放下对容貌的执念,想一想你的爱人爱你真的仅仅是因为你的容颜吗?

只有深入思考后,才能发现与众不同的自己,爱上独特的自己,这样你才能拥有恒久的魅力!

社会学家罗伯特派克认为“关注身体”和“超越身体”的区别,取决于你把体力衰退视为敌人还是主人。

法国作家保罗克劳迪尔所言,“八十岁了,没了视力,没有听力,没有牙齿,没有腿,没有力气了。

然而既然一切都已经说了、做了,没有它们又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啊!他的这种健康乐观的态度,使自己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样的缺陷,和虽然有这些缺陷,但可以坦然接受,还有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