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专题投稿

山西人的模样

2019-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山西的省鸟——褐马鸡

       近日读清代和邦额之《夜谭随录》,所撰故事多荒唐不经,不足把卷。看得出来作者想摹拟《聊斋志异》,但功力及胸襟不在一个档次,只书中提及山西诸多地名,如太原,平阳,汾阳等等,可推测作者曾经于山右一带活动。查,和邦额(1736? ~ ?),字霁园、䦵(或为“闲”之误)斋,号霁园主人、蛾术斋主人,满洲镶黄旗人。其生卒年月,无定论.其祖父和明,做过凉洲、福建、广东等地的总兵。和邦额自幼跟随祖父,先后到过甘、陕、青、闽、粤等许多地方祖父去世后,他转到京城的八旗官学读书。直到38岁时,才得以考中举人,出任山西乐平(今昔阳)县令、钮祜禄氏副都统等职。

怪不得,真在山西呆过呢。

就为了作者与山西的这份缘,也得读读。

其中的一则《秀姑》写到:有位叫田辚的二十岁小伙,“美姿容,喜吟啸,少失怙恃,兄弟皆故,一身仅存”,怎么办呢?干脆“尽鬻田宅”,凑点资本,外出做生意,当“布客”。

哈,这倒是很符合山西人的习惯。自明清至近现代,山西一直就有外出做生意的传统。晋商鼎盛时期大致分三路:晋中与晋北主要是走西口(走:奔之意。西口即杀虎口,地处山西右玉)经包头,呼和浩特和乌兰巴托直至沙俄。第二路是走东口,东口即今张家口,当时系华北最大商品集散地之一,再与南方诸省联通。晋南商人则主要活动在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一线。第三路是出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及中亚诸国。

书里的小伙子在北京贩布,半年后,所赚不少。哈,有钱了,弄啥呢?“因思归娶”,再回山西娶个媳妇,造厝大屋,光宗耀祖,显摆逞能于乡里呗。——还真是山西人的惯性思维呢。

可意外出现了,“适过菜市口,值秋决,刑人于市,阻不得进。田故少年好事,挨挤稠人中,延颈歧足,以看杀人。良久,觉腰间顿轻,用手扪結,则腰缠尽失,盖也为劙囊者携去矣”。二十岁,还是个愣头青呢,贪看官府杀人,结果囊中青蚨全给扒手窃走了。这下好了,“瞠目结舌,手足无所措”,连店也住不起了。木办法,天黑时正好哭丧着脸求助一户人家借宿。

这户人家只一老妪及其如花似玉的芳龄女儿,开始时有所顾忌,拒绝借宿,后来勉强答应了,为啥呢?“颈以山而瘦,齿以晋而黄,水土使之然也。视小郎面白发浓,脚大腿长,大类山西人。郎岂山西人耶?”小伙回答的确是山西人。好吧,既然都是山西人,就留你一宿。

故事的后来就不在此啰嗦了,别忘记了那可是姑舅表兄妹联姻乃亲上加亲的年代。本小文的注意点不在此,而是上述山西人的面目身形特征。

“颈以山而瘦”,即两肩高耸,中夹一头,就是个山西的“山”字嘛。脖颈瘦呢,自然整个身体都瘦;也就是说:山西人瘦子多。不过,千万别以为这是在夸山西人。是这样,彼时人以为体格壮硕甚至胖才是健康状态,你看那弥勒佛就胖乎乎个富态样子嘛。按说山西商人多,有钱,应该胖子多些吧?问题是,不是走西口就是奔东口,而当时普通人的交通主要就是步行,你说他胖得起来吗?继之“脚大腿长”也是这个意思,一点也没有现在“长腿欧巴”的指向。

“齿以晋而黄”,那就更贴切了。如果你见到一个四十岁以上的人士,牙齿呈黄斑,那对方十有八九就是山西人,更贴切说极可能是山西晋南人。 黄斑牙即氟斑牙,主要由饮用水中氟超标(当地称为“水硬”)造成,山西南部的运城和临汾尤其明显。笔者即晋南人,也略有点黄斑牙的迹象,好在不严重,因为不到二十岁就离开了原籍。有点可笑的是,当地居然也销售氟化钠牙膏,售者自售,买者自买。也就是说,大家都集体下意识认为牙齿就该如此颜色,就像老天生人,有的俊,有的丑,那是没办法的事儿。

至于“面白发浓”恐怕就是小说家的笔法了。在笔者看来,要说山西人比他地之人皮肤更白,头发更黑,应该是根据不足吧。那为啥要这么写呢?作者可能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为了衬托小伙子书生气的一面。二呢?那老妪实际上是个鬼,成为鬼之前是小伙子的亲姑妈,姑侄之所以相遇实际是前者前者暗助后者。这么说,姑姑看自家侄子,娘家人,还能丑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