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能书单不得不读的书单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2017-02-26  本文已影响4126人  你先走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如果把《魔鬼经济学》一套4本读完,大概需要8个小时,但它给人的冲击是持久的,甚至会影响你一生。

在它给我们讲完精彩绝伦的教师与相扑力士的共同点、妓女赚钱越来越难、三K党和房产中介是一路货色、为何毒贩还在和母亲居住、罪犯都去哪了、儿童安全座椅毫无用途、怎么筛查恐怖分子、怎样才算完美父母、如何说服一个人等等不同类型的故事后,我们最想知道的或许是这些令人击节赞叹的真知灼见是如何得来的?我们能不能变得像两位作者那样富有智慧?在自己的生活中拥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洞见?

我理解,《魔鬼经济学》的精髓至少有五个方面;我想象,搞清楚后我们或许会变聪明五个百分点……


一、别被道德绑架

“道德代表着在人类心目中,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这句话出现在《魔1》的前言,尔后反复出现,可谓是《魔鬼经济学》这座“大厦”的“地基”,默念30遍,有助于继续往下看。

不妨先思考一下,立即在中国推行免费医疗服务好不好?

在《魔3》的前言,作者讲到他们和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戴维卡梅伦会面。卡梅伦说,他当选后将大规模裁减开支,但有几项宝贵、不可动摇的权利,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比如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作者却有不同看法,并向卡梅伦表示,免费、无限医保的目标值得喝彩,但经济状况却难以捉摸,人们对医保投入了大量感情,以至于很难把它仅仅看成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问题在于,人们若不自掏腰包,资源便通常不会得到有效利用。不妨把前面的问题置换成另一个问题,就很好理解了——全中国每个人都能终身享受免费、无限的交通设施,即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去车行挑选任一最新型号的车,并免费开回家。

作者后来还提到,卡梅伦本人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还掺有个人情感。他的大儿子患有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疾病,因此他对这套体系下的医生、护士、医院等再熟悉不过了。读到这里我想到,即使是卡梅伦这种人中翘楚,也免不了被伦理道德绑架,被个人感情左右,而忽略问题的本质。可见,要做一个清醒的人好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继续往下看,说不定你会比卡梅伦还牛。


二、遇事先找动机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动机是现代生活的基础。”动机的诱因很多,作者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诱因(获得更多的钱花费更少的钱),道德诱因(尽量干自己对自己满意而非自责的事),社会诱因(干的事要被人赞赏不能被人诟病),从众诱因(随大流)。这些诱因并非单独作用,方向和力度也不相同,如何区分这些诱因及其效力,非常难又非常重要。

比如,你若是中国男足头号射手,在90XX年世界杯决赛进行到第93分钟时,比分还是0:0,此时你获得了一个点球,当你小心翼翼地把球摆在点球点,后退,准备罚球,你会射向哪个位置?当然打死角最好,因为守门员判断正确也扑不出,但你也可能打飞。如今的大数据统计显示,守门员向左扑概率是57%,向右扑概率是41%,也就是说守门员不动的概率仅有2%。那还犹豫什么,打中路,一个完美的勺子,多好。可是,我们如今看到的顶级赛事决赛里的点球,有几个球员会打勺子?极少。为什么如此显而易见的事,这些顶级球员却视而不见?因为惧怕羞辱(主要是道德诱因+社会诱因)。和罚进点球成为民族英雄的荣耀相比,你更怕踢出去的球正中对方下怀,对方守门员不动半步就挽救了自己的国家,你看上去是多么可笑和可悲?现在对方成了英雄,你可能需要认真考虑移民。

再看一个例子:下列哪些因素会促使你决定节省能源?

1、省钱;2、保护环境;3、造福社会;4、很多人都这样做。

这个实验非常经典,也正好对应了四种诱因。你会怎么选?

美国加州居民在电话调查中选择的结果按顺序为2-3-1-4,而在每个街区每户门把手上随机挂一张卡片宣传(卡片共五张,多出一张“节约能源”,其它四张分别对应四种诱因:“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节约能源,造福后代”、“节约能源,为你省钱”、“加入邻居的行列开始节能吧”),对比组发小卡片的实际结果——即对居民影响最大的是“加入邻居的行列开始节能吧”。在此,从众诱因轻易击败了道德、社会、经济诱因。其实,我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从众诱因的威力,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与众不同,我是什么人?怎会随大流?呵呵…………

区分诱因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有句古话,正好派上用场,那就是“听其言、观其行”。比如,每年都有一些时间段,总会看到有人在网上咆哮,一会要炸沉日本,一会要活捉安倍晋三……如果哪天你心情不好想认真和他谈谈,不妨问他,我军现在困难啊,为国防事业捐点款怎么样?先捐5000如何?美元。


三、大声说不知道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人们以为最难以启齿的是“我爱你”,不然,最难以开口的第一是“我不知道”,第二是“大哥,有没有钱借点给我”,第三是“兄弟,我的钱什么时候还”……

我们不妨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最近一次说“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给男朋友撒娇和在女朋友面前装大男子主义的除外。

书中有几个很有趣的例子:

1、宾夕法尼亚大学泰特洛克教授选择了300名官员、政治学学者、国家安全专家、经济学家等,记录其近20年做出的上千预测,其准确率比掷飞镖的猩猩好不了多少(教授原话);

2、一家名为“CXO顾问组”的公司进行类似调查发现股票专家数年内6000多个预测,准确率只有47.4%;

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大名鼎鼎的保罗克鲁格曼说,到2005年,我们就会看到网络对于经济的意义不会大过传真机;

4、被问到自己的驾驶技能时,80%的人认为自己优于一般驾驶者;

5、几名葡萄酒老行家品尝不出8美元与100美元红酒的区别;

6、戈德斯坦在全美组织了17次500余人(初级品酒员、侍酒师、酿酒商)的盲品会,对1.65美元至150美元间的523种酒进行品鉴,实验对象“略微”偏爱廉价酒,约12%的经受过培训的内行表现出没有明显偏爱廉价酒,但也没有偏爱高价酒;

…………

列举这么多例子,仅想说明,很多事,专家也不知道,何况非专家。那为什么要不懂装懂呢?因为,说“我不知道”的代价通常比出错的代价还要高,谁愿意当即承认自己不知道某件事而显得愚蠢?至于事后,还可以找原因嘛。当然,也有特例不找原因的,比如李XX,他每天都要发几条微博看涨,这已经脱离了专家预测范畴,而进入了行为艺术领域。

不说“我不知道”,最大的损失就是错过发现问题的本质。“傲慢与谬误,这是致命的组合。”这句话值得每日晨起背诵50遍。傲慢,就是对与你不同的观点直接不屑一顾,离我远点;谬误,更可怕,因为你即使听了很多不同意见,也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前者就像是“坏人”,我们很容易识别他、提防他,后者更像是“好人”,好心办坏事,就会出大事。


四、重新定义问题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我们更倾向于听别人怎么说,一旦产生共鸣,便将自己的认知附加在别人身上。此外,我们更关注问题中困扰到自己的部分。”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相信没有比有着朴实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中国父母更重视的了。那我们不妨一起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成才?

送到好学校?向育儿专家请教?3岁就开始学5门才艺?每天为他读30分钟书?请私教?……

不妨看看以下16个因素,你觉得哪些与孩子考试分数高度相关?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答案是所有单数选项,而所有的单数选项都是父母的特点描述,双数选项都是父母的行为描述。于是,我们会得出令一些父母可能出现生理反应的结论:你做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么人。

孩子的性格和能力50%源于基因,这是注定无法改变的;剩下的50%取决于你的身份、配偶、生活方式,这仿佛也注定了……

更悲观的是,如果你真对自己的孩子好,与其精心设计如何养育,不如费心思考如何把他送给一对比你牛逼的夫妇收养……不要骂我,你这是被道德绑架,开门见山我就告诫过你了!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技能都有资格认证,可是,做父母不需要任何机构颁发证书。每当遇到孩子教育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找一个好老师,让他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这些并非都没有一点点作用,但离问题的本质远了去了。

“不论你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请确定你不是在专攻动静较大、吸引你注意力的环节。在你倾注所有的时间和资源之前,恰当地定义问题至关重要,若能“重新定义”问题则更佳。”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很多人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让他成才?如果你懂一点人类认知模式,知道儿童的学习更多是模仿,或许应该这样问:如何让他有更好的模仿对象(父母、同龄人)?

另,作者对如何给孩子取名字也有研究,我就不展开了,正好在其它地方得到两张图,你看你中招了吗?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让人变得更聪明——《魔鬼经济学》的智慧

五、成功源于放弃

在一些对自己还算诚实的时候,比如夜深人静一个人在家掉眼泪,我们会意识到自己对职业并不满意,工作推进很不顺利,投资项目迟迟没有回报,等等。但是,你始终不忍放弃。书中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的制约,一是放弃是失败的标志,没人喜欢失败,尤其是别人眼中的失败;二是被沉没成本束缚,人总是容易被眼前看得见的利益绑架,比如已经付出了多少;三是没意识到机会成本,也无可厚非,未来怎么样,一定程度靠想象。

但,正确地放弃能带来巨大的益处。比如,有过炒股经验的人都知道,果决地止损有多重要,亏了就躺下装死,那是50后、60后阿姨们的习惯性做法,我相信你不是。

作者专门建立了“魔鬼经济学实验”的网站,让人们允许网站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帮大家决定是不是放弃。事实证明,分手、辞职、中断项目普遍来讲完全没有让人更幸福……

但,也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放弃会带来不幸。哈哈。所以,在面对艰难抉择时,不妨抛硬币。

这里我和作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失败没什么可耻,失败才能吸取经验,换来成功。我认为,此失败非彼失败,而是我精力顾不过来,需要聚焦或腾挪到某一两个项目。其实,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别人的失败才会造就你的成功。在《捷径:黑客、创新和偶像如何快速成功》中就讲到,过去的失败经历,对你未来的成功,一点帮助都没有。一个一直失败的人,将来最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习惯性地再次失败,还不如新人。有人研究了65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这个非常难的手术,结果是:如果一个医生手术失败,后续手术更容易失败;成功则更容易成功;失败则同事手术成功率提高,因为吸取了教训;成功则对同事没有影响。

最后,作者讲到“放弃是魔鬼思考的核心。如果这个词依然令你恐惧,那么让我们用‘放下’一词代替吧。”我的建议是,不管“放下”还是“放弃”,你都别往失败那想,别在意,就当是一次战略转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