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关于冬至的诗词赏析
枯木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古代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有冬至如大年的说法,漂泊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
相传冬至是24节气当中最早被测定出来的一个,因此便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冬至,意味着寒冬将至,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一阳生,冬至以后,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所以古人将冬至视为吉日,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过去历代官方在冬至节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在民间,冬至节祭祖团聚,俗称“小年”,然而过去交通不便,于是很多人阻隔旅途,思乡心切,因此不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寄托相思。古往今来,关于冬至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我们选取白居易的几首关于冬至的诗词略做评析。
白居易虽然才华横溢,然而前半生坎坷,命运多舛,少年时期,藩镇割据,政局动荡,辗转流离,后来科举屡屡遇挫,直到二十九岁才中进士,三十一岁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仕途艰辛,屡遭贬谪,经常颠簸流离,感慨颇多,其中关于冬至节的诗词大约有四首。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诗词大意:在寒冷的冬夜,恋人无缘得见,冰冷的棉被都不敢接触,尤其是在冬至这天,黑夜漫长,两人相思,孤独而卧,无心睡眠。
《冬至夜怀湘灵》文中的湘灵并非古代传说的湘水之神,而是白居易在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的初恋情人的名字。白居易幼年时期父亲在符离做官,因此得以结识邻女湘灵,二人青梅竹马,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就是写十五岁的湘灵,并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白居易有很多关于湘灵的诗词,然而白居易母亲比较重视门第相对,因此二人无缘成婚。这首诗是白居易中举后,再次向母亲提起婚姻,结果被反对,二人近在咫尺,却无缘相见,因此在冬至节,白居易赋诗一首表达相思之情。
《冬至宿杨梅馆》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诗词大意:十一月的冬至夜,漂泊异乡,离家三千里,怎堪又是孤独寂寞,身体衰弱,床单枕冷,让人难眠。
《冬至宿杨梅馆》用冬至、羁旅、独宿、枕冷、身病等渲染出一幅落寞孤寂的窘迫状态,充满凄凉悲戚的哀愁。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这首诗应该是诗人中年以后的作品,白居易婚姻较晚,三十七岁在朋友介绍下同杨虞卿从妹杨氏结婚,婚后二人感情和睦,相敬如宾,这首诗就是描写冬至节无法团聚的怀亲之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语言平实,质朴恬淡。冬至节恰逢寄宿邯郸驿站,孤独寂寥,思亲怀乡,青灯孤影,抱膝枯坐,难以睡眠,料想到家里亲人也是一样,夜深静坐,诉说念叨自己这个羁旅远方的游子。
这首诗平铺直叙,不矫揉造作,描述生活真实体验,通过空间想象,两地相思,长夜难眠,感情真挚,发人深思,把亲人的思念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极富渲染力。
《冬至夜》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冬至夜》是白居易时年四十七岁时,被贬忠州刺史时的作品,比被贬江州司马时略有改善,然而还是很难看到前途曙光,因此整首诗充满惆怅,心灰意冷,意志消磨。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濩(hù)落”原谓廓落,引申谓沦落失意;“苍浪”指花白。年近半百,日渐衰老,仕途艰辛,因此意志消磨,身体多病,须鬓逐渐斑白,更显得落魄。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同上句意思一致,心如死灰,还不如炉中的火炭明亮,而胡须头发却比台阶下的霜雪还多。同样显得意志消沉。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南宾”是唐代忠州的别称,唐天宝初年(742年)改忠州为南宾郡. 唐乾元初年(758年)复为忠州,属于山南道。忠州在三峡地区(山南道)是最南端的城市,自己被贬为忠州刺史,远离朝廷,从诗人的感觉上来说,政治上无所作为,再加上冬至夜是一年最长的夜晚,因此更加索然无味。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该句大意是:今天开始觉得房屋里面开始冷了起来,于是向妻子杨氏索要寒衣。“孟光”的典故源自“举案齐眉”的典故,东汉隐士梁鸿和妻子孟光,夫妻隐居于霸陵山中,以耕织为生,每食时,孟光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因此是古代贤妻的典型。最后这句诗人把政治上的孤寂落寞暂时抛开,回归到和妻子杨氏的亲情当中,聊以慰籍。
《冬至夜》这首诗,措辞工巧,讲究对仗,满篇郁闷惆怅之意,抒发仕宦不得意的愤懑,当时诗人被贬,难免意志消沉,心如死灰,冬至夜索然寡味,然而,幸好有贤妻在旁,能够享受亲情,聊以慰籍自己的孤寂,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白居易的关于冬至的诗词,总体都流露出寂寞凄凉之意,也是他前半生的真实写照,命运多舛,流离辗转,异乡羁旅,难免不凄凉悲戚,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白居易后半生从五十岁后,命运出现转机,历任苏杭刺史,刑部侍郎,以刑部尚书致仕,得以长寿安度晚年,阖家团圆,闲适恬淡,因而再无冬至孤寂感叹之词。
2018/12/26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