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请深爱-《甜爱与祥德》书评
都说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很微妙,我以为人和书之间的缘分更妙不可言。按照我最近的看书品味来讲,十之八九是不会买下这本书并细细阅读的,因为它的定位,因为粉蓝相间的封面,因为甜到骨子里的文案……对早就过了造梦年龄的我,这实在不是一本我会主动找来阅读的书。
但世事总是难料,因缘际会间,书还是到了我手里,还是打开看了,且还熬夜看完了,还有种莫名想写点儿什么的冲动。
此刻,再回看这本书的封面与名字,才发现作者倾注期间的深意:
书名《甜爱与祥德》并不是作者的天马行空,而是作者走过上海虹口区的甜爱路,听到老一辈的传说,财主家的爱女与佃户家的小伙,感天动地的无私真爱……至此,上海有了甜爱与祥德这两条相依相偎的幽静小路。这一段浪漫爱情故事,作者一开始就写成书的引子,画在了书的封面上,却被粗心的我忽略了。
书封上的邮筒,粉蓝相间的信封,以及右上角的心形邮戳,后页的信鸽……无一不传递着一份久违的浪漫。一如木心先生的《从前慢》里所回忆的: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都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书写爱情的方式却有千千万。作者以孙女辈奚沐晓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串出了三个家族三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和彼此交错纠葛的人生故事。
有些果不是偶然,而是上代种下的因。比如热爱绘画、有足够天分且笔法出色的奚沐晓,唯独画不好一双手。追根溯源竟是幼年时无意间看到爷爷的左手,“五根手指几乎齐刷刷从根部断掉,只剩下手掌”……爷爷不愿打开深锁于心的过去记忆,而坊间的流言却让这个四五岁小姑娘的心中,从此总有一块疙瘩解不开。
多年之后,因着不可回避的绘画需求,或是骨子里对爷爷的爱,奚沐晓终是鼓起勇气,开始找寻爷爷那段被尘封的过往,那段发生在日本人上海战败前后的惨烈爱情……
过程中,结识了西点师植林,看似高冷的面容下,同样有着不愿为人知的惨痛家事,当年的爆燃事故中,明明为了救人而牺牲性命的父亲,却遭构陷而声名俱毁;彼时未成年的植林冲动之下打了主谋者……此后不得不改名远走他乡,重新开始……他的高冷与退缩,不过是害怕再次受伤害的自我保护。
这样的两个人,因着一份 “手模” 的兼职,茫茫人海中相遇,走进彼此的内心伤痛,爱情在救赎与被救赎中产生,却难抵或人为或生活的误会,而不得不渐行渐远……
看到这本书的最后,奚沐晓和植林两个人之间的爱情结局如何,对我来讲已不是那么重要了。我借由他们这条交缠的线,看到了被他们所串起的那一颗颗更为闪亮的珍珠。正如奚沐晓向植林解释,为何将自己的画室取名 “曲直之间” 时所说的:
每个人,都是矛盾体,我爷爷是,我是,连你也是。但在某种意义上,矛盾体才是万事万物最真实的存在。水很纯粹,酒精也很纯粹,但一杯美酒,是水和酒精不纯粹的合体。
这样的矛盾体借由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奚沐晓爷爷为爱隐忍的一生,为了不让下一代背负自己的执念,选择了将往事深埋心里……我很心疼他,却更佩服他的这份忍耐与大局观;
奚沐晓爸爸得知自己的下狱竟是出于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嫉妒与背叛后,还是毅然选择了不计较与包容;获悉与祁家上一代的纠葛后,选择了不深究与谅解……这一份宽容,我着实佩服;
奚沐晓小叔从小到大一直希冀着老父亲的关注,因求而不得,最终选择了移情报复大哥来平衡内心的缺失......虽然我能理解他,却无法认同;
植林前女友为了金钱背弃了最初的纯爱,甘于小三的身份,只有金钱才能给她安全感……我能理解她这份选择的背后,为了偿还父亲欠下的巨额赌债的无奈,却也发自内心的不认可;
奚沐晓的追求者祁实背负三代人的执念,迷失在复仇者的道路上......虽然我很同情他被强加的复仇包袱,但这并不可以成为他算计人的借口;
……
这种种的矛盾,对于我们每个有生活经历的人来讲,也都不陌生。因为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并没有纯粹的“非黑即白、非善既恶”的事情,反而常常是“曲直相依,是非难辨”的矛盾。只是,一念之间,方寸尽变。
思及此,我忽然间有点庆幸,有时候跳脱出自己的既定阅读频道,打开一本意料之外的书,竟也可以收获一份很惊喜的思考。书本无好坏,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解读它。
这个秋日,借着这样一本书,遇见书里的男男女女,读着他们的故事,思考着身边的人生,排解掉自己不安分的情绪......倒也不失为平凡生活中的一份小确幸。
恰如作者在本书里所写的,
有时候情绪就像魂魄,需要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可能是一个人、一个物件、一个地方,甚至一个声音、一个气味、一道菜。
于我而言,这一刻情绪的安身立命之所,不过一本想读的书👇
《甜爱与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