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辞职考研,成功率会更大么?
有两种考研人会来咨询我的社群。
第一种人说,我要考研了,觉得需要行动激励,所以尽管考研日程繁忙,还是选择到你的社群,希望能够学到一些东西。
第二种人说,我要考研了,我会很忙,所以没有时间参加社群,等我成功以后再相见。
对第一种情况,我表示热烈欢迎,因为这里确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对第二种情况我也不会劝。在过去五年的社群运行中,这样说的人很多。有最终考上清华回来兑现诺言的,也有说完以后就消失不见的。每个人为自己的想法买单就好。
同样一件事情,不同人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面对同样的困难和挫折,有的人会越挫越勇,有的人却会一蹶不振。
三个月后有场非常重要的考试,我需要安静,无人打扰的大段时间,卸下所有包袱,什么都不能干扰我。我要营造神圣的仪式感,在这种氛围下,把这件事情做完。当面对大挑战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这么想。
这种仪式感可以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吗?以考研为例。如果在职人士需要考研,你认为是边工作边考研的成功率高,还是辞职全身心考研成功率更大呢?
再进一步,你觉得考研成功与否,与辞职有没有直接关系?
在多在大多数人眼里,辞职考研会增加胜率,因为能保证备考时间。从繁忙工作当中抽出身来,有大把时间好好复习。当我们工作很忙的时候,“好好复习”,就成为心心念念的事情。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又没有勇气辞职。所以,当考研失败,我们会把责任归咎为没有辞职:我只不过是没有辞职,要辞职的话,也能考得上。
事情真是这样吗?假如辞职了,什么事情最可能发生呢?
有了大把时间,睁开眼就不需要再上班了。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用来复习各种科目。如果心无旁骛,高强度复习,必然是可以极大增加成功的胜算。
但也有一种非常可能。辞职后,觉得时间很多,反而不珍惜,一直拖延,迟迟不得进展。还不如有工作的时候,白天被工作占据,无暇顾及其他。那些生活中的小琐碎,被压抑、被忽略。当辞去工作,准备全身心备考,可能会发现生活中的小事,纷纷跳出来,瓜分了大部分时间。磨磨蹭蹭,一天就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做。那些小琐碎,使我们偏离主线。
到最后我们发现,花在考研上的时间并没有多少。不上班后,出去玩一玩,看看美剧,睡个懒觉,见见朋友,一天就没了。辞职大半年之后,才发现还没有复习多少。直到考试结束,算下来也没有积累多少真正有效的备考时间。复习时间甚至还没有在职备考的同学长。
这样一来,我们的决策并没有带给我们真正的考试优势。我们没有珍惜这样一段大块的完整时间。当我们上班忙的时候,内心畅想,如果有大段时间,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内心无比憧憬。但是当我们真正拥有这样一整块时间的时候,我们却因为各种琐碎的事情,全部糟蹋了。
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常年备考常年不成功。不要看每天都是在学习的样子,但是可能真正有效学习的时间并不多,所以最终没有结果。
我们的心智通道往往无法被一件事情占满,厌倦会让我们无法长期高度专注在任何事情上。往瓶子里面扔大石头,中间总是会出现各种无法利用的缝隙,这些缝隙其实来我们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不足,以及我们大脑本身的客观规律限制。
如果做不到非常强硬的自我管控,那么先利用好现状进行开发,更有效果。
如果你无法一个上午连续四小时学习,那能不能先从连续一小时学习开始。一小时之后切换成另外一科目,利用大脑不同区域。由于我们一次能付出的脑力有上限,把任务在时间线上拉长,反而有利于提高产能。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地行动,而不是通过快速突击搞定一门课。每天看一点,每天看一小时,长期积累下来,你会发现效果并不会比你用两天突击差。我们的大脑就是没有办法长期的专注一件事情太长时间,就像我们一餐饭吃的再多,也是有限的。所以要进步,必须下慢功夫。要长得高,必须天天营养好。
我觉得第一位考研的同学是很机智的,知道自己即使全身心投入,可能也无法百分之百利用所有时间。与其把闲暇时间拿来刷抖音,不如在一个学习氛围好的社群里面接受熏陶,开阔了眼界,效率反而更高。
第二位同学认为自己要全身心的投入去考研,所以弃绝一切干扰,有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越是成年人,越难以集中注意力,生活的琐碎是从四面八方涌进来的。在碎片大火力冲击下,如果想不被打成碎片,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功夫的。
所以如果你想考研,是否辞职其实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你每天能不能持续安排衡定的时间,投入到你的学习上。能做到这一点,在起跑线上已经赢了大多数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