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 想法的断舍离

2022-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青澜

【日更第1110天】

少忧思

心胸多开阔

《人生只有一件事》中,<祸由想出>篇提到:

当我不太重视自己的想法,也发现少了很多事,人生因无谓消耗的减少,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多了。

人是思考的动物,我们的大脑,是消耗热量最高的部位,虽然我们体力劳动少了,但脑力劳动巨大,加上很容易“有感而发”,念头无穷无尽,烦恼也平地而起。

除了我们的物质之外,我们大脑中的想法,也是很需要断舍离的,悄然总结,可以从三个方面下手:

断舍离不加筛选地接收来自他人的信号,亲朋好友也好,陌生人也罢,其中包括:

语言,眼神,态度,表情等,不要过度猜度对方的意思,徒增困扰,要么,直接上前说个清楚明白,内心不存芥蒂,要么,索性视若无睹,不要自寻烦恼。

断舍离自我,对自己不由自主产生的很多想法:

做一件事情之前的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优柔寡断;

做完一件事后,已成定局却依然能自困自扰的想法。

断舍离对他人的控制欲,比如朋友或家人找自己倾诉,只需要带耳朵,少带嘴巴;

提出合适建议就已经尽心,且不要妄想让对方言听计从,如若对方不听还要恼怒。

当然这是我目前还不成熟的思考,以我当今的见识看来,干扰自己的许多想法,要么来自他人,要么来自自己,只要阻断了烦恼的来源,就能降低内耗了。

内耗实在是一件做来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想法多了未免对他人的意见就多,对自己的批判也多,过多的意见坏的居多,好的偏少,如此一来坏上加坏,好起来就不容易了。

对自己也同样不放过,一件小小事情反复琢磨,其中掺杂各种情绪,懊恼后悔,自怨自艾,恨不得时光倒流,重新塑造一个“理想自我”的形象;又或者“假如那样那样就好了……”反复不断咀嚼自苦,实在是太耗费了,有这个时间,总结经验,不断自我完善,呈现一个更接近理想状态的自己就好了。

可见,“多余且无用”的想法,有利有弊:

有利之处在于:

通过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信息,可以不断帮助自己完善自我,常称之为“反思”,“复盘”。

有弊之处在于:

若过度忧思,沉湎无法改善之过去,则容易自困,画地为牢。

须知人生总是向前,过去既不能更改,更应该攫取有用之“想”,放下多余包袱,轻装上阵,不断更迭。

对他人之“想”,善纳言,细思辨,择其有益处改善。

对自己之“想”,善处听,勿多余,可洒脱可自在。

也莫把自己“看太重”,如此轻松舒适就可。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