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有感

2023-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嘟妈芹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在畅销书《追风筝的人》开篇,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用这样的一句话,将我们带回阿米尔少爷26年前那段最难忘的回忆。回忆里,有他与哈桑之间的友情与亲情、背叛与救赎,也勾勒出了人性的善与恶、罪与罚。在自我救赎这一过程中,阿米尔终于能够正视过去、看见自己、帮助他人。正如武志红老师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一个人的能量如果被看见,就会变成好的、善意的、温暖的力量。”因为所有关系中,都需要看见,看见自己和看见别人。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人生路上,正确认识自己,宽容对待他人,才算真正见过世面。人这一生,都在渴望被看见阿米尔是阿富汗喀布尔的富家少爷,父亲经商出色、日进斗金,随心所欲打造自己的世界。唯独对喜欢读书的阿米尔很失望,他希望儿子和他一样孔武有力。报名让他学习踢足球,他即使拼尽全力,也永远抢不到球;带他去观看比武大赛,他因受不了场面太血腥而崩溃大哭。当时,父亲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那一刻,阿米尔感觉如芒在背,也嫉妒起了哈桑。父亲是那么喜欢仆人的儿子哈桑,经常夸赞他勇敢,带阿米尔出门时也总想着叫上哈桑。从来不会忘记哈桑的生日,精心挑选礼物,并请来医生治好了他的兔唇。“我要爸爸属于我一人。”他太渴望得到父亲的重视,甚至一度希望自己也有残疾,可以换来父亲的关爱。而事实上,哈桑同样渴望得到阿米尔的关注。哈桑他从不拒绝阿米尔任何要求,只要阿米尔受到伤害,他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可哈桑的用心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反而得到的是戏弄、欺骗和背叛。阿米尔把哈桑的忠诚当作利用的工具,借此去赢得父亲的尊重和爱。就这样,他见到哈桑被欺辱无动于衷、甚至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他成了善妒自私的阿米尔、胆小怯懦的阿米尔、背叛友谊的阿米尔。可是,我们该苛责阿米尔吗?儿时,我们谁不是通过身边人的赞誉和肯定,获得自尊自信和自我价值的呢?我们渴望别人看见自己,用心感受被爱、被理解、被接纳的过程,一度把这归结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但太在意别人感受,自己注定会不好受。人之所以活得太累,就是因为太把别人的看法和感受当回事,而让自己产生严重的内耗情绪。正如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经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可中;但请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自己内在的声音。最有力的看见,莫过于看得见自己“美国是河流,奔腾前进,往事无人提起。”对于阿米尔而言,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为了躲避战乱,他和父亲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在这里,二人没有了往日的养尊处优,每天通过打工来维持生计,遭受着贫穷、辛劳和歧视。在这一过程中,阿米尔长大了。他不再胆怯懦弱,开始试着去和父亲沟通,努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设计自己的未来。正如有人说,20岁后,要果断舍弃这4样东西:脆弱的玻璃心,负能量的恋人,处不来的朋友,无意义的消遣。大学毕业后,他敢于追求自己的创作梦想,不顾父亲反对,坚持上大学修英语。在跳蚤市场,阿米尔邂逅了自己一生的爱恋——索拉雅,并与之结为连理。就这样,15年过去,阿米尔成为了美国炙手可热的作家,与妻子索拉雅也是琴瑟和鸣。时至今日,阿米尔终于看见了闪光的自己。其实人这一生最大的修行,是学会爱自己。正如村上春树曾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爱自己,爱自己的所有面象,不再责备自己。所以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是不懂得如何爱他人的。无法自爱就无法爱人,憎恨自己就一定会憎恨他人。而这不仅仅代表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心之所向,更代表正视内心的黑暗,与自己握手言和。看见自己,是对自己最大的爱。看得见他人,是成年人高级的修养“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一辈子的承诺。哈桑虽是下人、地位低下,但内心自有一片圣洁的天地,他总能看得见、容得下阿米尔的优缺点。在有生之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阿米尔。他看得见阿米尔的才华,作为热心读者,他高兴地为阿米尔鼓掌:“你太棒了,阿拉保佑你,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全世界都会读你的故事。”他看得见阿米尔的懦弱,当阿米尔临阵退缩,不想参加风筝比赛时,他给对方打气:“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今天是个好日子。”在被恶霸阿塞夫一伙人围截时,为了守护阿米尔的荣耀,即便被阿塞夫凌辱,他也依然将风筝护在胸前。作为一个孩子,哈桑内心的隐忍与善良,强大得如同一个成年人,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所以这鼓舞着阿米尔多年以后重返阿富汗,哪怕困难重重,他也拼尽全力去营救哈桑的独子索拉博。并想尽一切办法把索拉博带到美国,悉心照料呵护。2002年3月的某一天,草地上,阿米尔问:“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得到索拉博的应允后,他说出了久违的那句话,一如当年哈桑说给他的:“为你,千千万万遍。”相信读到此处,每个读者都会热泪盈眶。我们能够不动声色地保护他人心里最珍贵的东西,或是爱,或是秘密,或是形象、信仰,是一件有福的事。你珍视的、相信的,我必替你呵护、成全。如是,安好。而人们总爱表达,却很少有人倾听;都渴望被看见,却往往对别人视而不见。如果能像哈桑一样,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哪怕看起来姿态谦卑,却仍然散发善良的光芒。而那来自教养的微光,看似低调却弥久不散。看得见他人,为他人着想,真的是一个人最大的善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中的句子,意思是内心盘根错节的执意、妄念、臆测越少,越能找回真我与自在心。执念:当你执着一个念想的时候,也想你就错了,因为任何事情都是阴阳和合的,说明你没有看到另一面。正如本书中的阿米尔一样,找回真我与自在心,也是看到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而只有接纳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看见和接纳别人。毕竟,自己尚不见,何见天地?天地尚不至,何归众生?就像本书译者李继宏说的:“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我想,这只风筝最美好的莫过于自己。随后的路,山高水长、天宽地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