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十八|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到目前为止应该是在阅读指南类书籍中最为权威的一本著作,其热度风靡数十年仍不减,在如今知识付费的浪潮下,很多拆书大咖都强烈推荐此书作为一个人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最佳行动指南,那么今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此书到底有何玄妙之处,值得大众如此追捧呢?
我们可先简单了解一下作者,本书的第一版作者艾德勒先生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其颇富盛名的标签是在1974年,担任过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主编。
那么《大英百科全书》,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也是英语世界俗称的ABC百科全书 (又称世界三大百科全书)之一,有不少由世界各国、各学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众多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写条目。
该书囊括了对人类知识各重要学科的详尽介绍,和对历史及当代重要人物、事件的详实叙述,其学术性和权威性为世人所公认。
由此观之,能够担任其主编之人需要的知识之广度及其深度绝非常人所能企及,那么在此处就有一个问题,即作者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去建构庞大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分门别类的知识呢?
这就是值得我们所探究的事情,或许有其天生的天赋,但我想也会有其独到的阅读法门,而这一本书,依我观之,就是作者多年独到阅读法门之系统概括。
书评十八|如何阅读一本书不过由于本书知名度较广,而拆解本书的大咖也不计其数,以至于本书的重要内容大致已被人全部打捞出来,并且顺便夹杂点个人心得,便就是创造性转化,从而为己所用了。
那么在此时,是不是没有读这本书的必要,只需把大咖解读的内容获取,便就可以了。对我而言,并不如此认为。我一再认为听大咖讲书,或许能萃取书中之公认或者作者要表达的核心观念,但却无法激活个人过往所形成的个性化知识。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个性化经历所带来的个体认知差异。所以,这是个人认为书可以听人导读或者拆解,但自己阅读也有其必要性的原因所在。
那么,从我个人角度,在品读本书时,又有哪些收获呢?这就是我本篇文章之重点所在。具体而言,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熟悉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底层原理是文法,修辞,逻辑。因此,适当阅读这三类书籍中的经典书籍,有助于我们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第二,阅读的四项规则和三个小工具。这也是本书作者一再重申与提到的。不过,这个规则有其适用的边界所在。最好只在论述性强的书籍里应用。如社会学,心理学之类的书籍,对于诗歌之类的,就不大适用了。
那么,这四项规则具体是什么呢?具体如下:第一,本书之主旨是什么?第二,本书是如何一步一步展开这个主旨的?第三,本书真实与不真实之处是什么?第四,本书与我何干?而三个小工具,则是指架构性,逻辑性,评判性,其实就是对这四个问题的归类。从此处可知,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导向法,在品读本书前或后,可以从本书之结构,主旨,背景等角度提出关键性且开放式的问题,然后去思辨与解答。
书评十八|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三,阅读的四重境界。此处算是书中公认之要义所在。具体如下,第一重境界:基础阅读。所谓基础阅读,关键就是识字并能简单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掌握基础的文法,修辞之类的。第二重检视阅读,这一重阅读,有两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一是在于作者提到的系统化略读,二是所谓粗浅的阅读。
很多人认为略读,就是大致浏览一下,但作者在这里却提到一个前提,就是系统化,所谓系统化就是包括(书的标题,副标题,索引,序,注释,尾声,参考文献等)这些细微之处,容易被人忽视之处,却往往是散落在书中的宝贵珍珠。
第二,所谓粗浅阅读,实际上是避雷前行。就是遇到自己读不懂的先跳过去,待到读完全书后,再回过头来,查阅资料,或者请教他人,想办法反复琢磨不懂之处,如果实在不懂,干脆放弃,把自己能理解的部分好好吸收,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第三重境界,即分析阅读。这个境界是全书耗费笔墨最多之处,但从我的角度来看,其实大体只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即把所读书籍分类,以确定运用不同的阅读规则去读书。比方说:虚构类与非虚构类的书籍,阅读方法就不一样。
非虚构类的阅读规则用六个字简单概括就是:共识,主旨,论述。与作者达成共识,从而确定作者的思想主旨,并运用证明推理的方式评议作者的展开主旨讨论的思想过程。
而虚构类的书籍,如想象文学,诗歌,戏剧之类的,可以参考以上规则,但无法套用。至于如何阅读这类书籍,书中的说法,个人认为过于繁杂,只简单的概括为发现内在世界的真实感受,就是阅读此类书籍的法门。
当然,作者还分门别类的从哲学,历史,科学,数学,科普,文学等不同体裁角度阐述相应的阅读规则与方法,个人认为,可以参考,但关键还于自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四重境界,主题阅读。所谓主题阅读,其实也就是大样本式的专一化建构知识。所谓大样本,就是得找到某一主题的相对应的全部书籍,比方说:阅读这一主题,那么我要尽可能找到所有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所谓专一化建构,就是只找这本书中提到的阅读方法的章节而读,其它的都视而不见。
当然,作者提到了很具体的步骤:从找到相关章节→与作者达成共识→界定议题→分析讨论,这其实都可以自己慢慢琢磨出来。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我根本不知道这一主题有哪些相关书籍,该如何是好?
但本书作者似乎根本不用怎么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作者自有开挂神器,他自己曾编著过一套丛书《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这套丛书一大特点就是按主题把经典分类而成的,所以作者想研究某一主题时,就能借助这一工具书迅速找到相关的书籍。
书评十八|如何阅读一本书那对于我们而言,至少目前在我的阅读视野里,还未看到同样的书籍,我们能做到要么看相应主题的学术论文,要么看网上推荐,要么去国图网速搜索?我倒希望是我狭隘的阅读视野致使自己并不知道有此类百科工具书,而不是中国尚未有人编著此类图书。
总是言之,本书作为指导阅读方法类的书籍,其中的诸多技巧与规则倒是值得我们仔细琢磨,其中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两个点在于结构与问题。发现书中的结构,提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义所在,虽说不能普遍适用,但不失为在适用范围内的阅读最佳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