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
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从散乱到有序的过程。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百分之九十的能量都被消耗掉了。
因为我们:
内心疑惑太多
行动力不足
精力就不足
精力不足
就越难开始行动
生命中的能量就在这个过程中
被浪费掉了
我们大量的能量消耗在应该不应该干这一件事的疑惑当中。
所以孔子说四十不惑,就是你不要再去怀疑自己应不应该干,所以“知止而后定”。
当你知道了你的方向之后,你自然就定了,“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
从散乱到有序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
从有序到散乱的过程就是死亡的过程。
生态是一个万物并举的过程,那是一个自我平衡的机制,但是在一个机制自我平衡的过程中,需不需要有一个发展的主线?
这个生命的主张是有意义的,虽然它不是一个实体,它只是一个主张和方向,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主张和方向。
生命是什么?
我们的身体都来自于尘土,是什么东西把我们从泥土里来的各种物质,包括各种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各种矿物质,组合成了一个有方向,有规则,有节律的生命运动轨迹。
生命是连续负熵的过程——注意,是连续不断的,如果是短暂的“负熵”过程并不能说它是“活的”,(熵是混乱的指数,简单来说熵数越大说明越混乱,负熵就是变得规律)。
而生命——“活的”,意味着它有新陈代谢,也就是不断“负熵”,让机体持续维持在一定的“规律”下,以保证它的生理功能正常,一旦新陈代谢停止,也是负熵过程停止,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活的”定义,是我们作为人需要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做事来保证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当然更高层次上来说,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不断的“负熵”,也需要不断的维护和成长,否则自然界的力量一定是让我们“熵增”——让我们的内心世界越来混乱的。
所以,我们要节省我们有限的“能量”,用在有创造性的地方,对自己有益的地方。
顺应大道“有所作为”,顺应事物或生命的发展规律的,符合事物和生命的本质的,或许这样的“为”才是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