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多牛×
逼自己一把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01
停更了整整一周,是因为工作忽然乱成了一锅粥。
少数民族课题从去年年底开始启动,又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立即反映,于是又写了个nei参给相关单位(就这个nei参,搞得我年二十九下午还在家里加班)。
之后呢,从副老大到我这种小喽啰,都以为调研没完成,所以大研究报告也就没正式启动。直到三天前,委托单位忽然急催,这边的正老大受不了了,找副老大催稿,还批了一顿。
加之其他同事都忙着调研,赶稿这事就落到了我的头上。
因为要预留时间给主笔统稿,我只有三天时间。
第一天写了一万字(数据分析表述之前已弄好,其实加入的是五六千字),给了副老大,结果副老大说,篇幅不够,要整三万字,而且文风要更严谨,更学术些。
于是,我又用了一个白天两个晚上,加了两万字(整合材料),终于于前晚把初稿交上了。
剩下的事交给统稿人吧,手上还有几个找我写品牌故事的客户在等我回复。
这样忙乱的时候不是没有过,但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特种行业课题时,天天白天调研,晚上直接出报告到凌晨两点,第二天照常上班,持续了半个月;
——帮某行业商会的年会写发言稿,包括会长、理事长及理事会成员的。因为第二天要用,结果前一天晚上一连写了十几篇,且不能雷同;
——以前做自由撰稿人时,临近截稿只字未写,于是用了一个通宵硬是写了一篇一万字的悬疑小说,而且是在没灵感没腹稿的情况下,临时在网上搜集新闻素材难产出来的,不料还拿了该刊月奖,上了扉页的作者访谈;
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同事G身上。
这个G兼管办公室的一些杂事,年前跑来找我,说会议多,杂事也多,临近年终考核发现绩效没完成,差篇专业论文,要我帮忙,我实在没时间,拒绝了。
求人未遂,只能求己。
之后,G愣是用了一个通宵,把论文写完了(TA从读研究生到工作研究的都是同一个方向,所以对该问题吃得很透,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些)……
不火烧眉毛不挪窝,不见棺材不落泪。
直到现实这根狼牙棒下一秒就要砸到头上,才不得不怒吼亮剑,继而发现原来身体内还藏着另一个很牛×的自己,还特么有点沾沾自喜。
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贱的。
当然,也包括我。
02
知乎有个叫“斜杠少年老白”的网友说起TA的导师A的一件事。
这导师A年轻的时候,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去俄罗斯学习的机会。
然而问题是,A根本不会俄语,而且接到通知的时候,距离出发只剩两个月了。
除了行动,别无他法。
之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A每天下课就直奔俄语家教家学俄语,以至于这个家教都扛不住了。
于是A又找了一个。
从此两个家教轮流来,白天他们负责A的教学,晚上则是A自己在家里练习俄语发音。
只用了一个半月,A就能实现基本的俄语对话了。
A坦言自己并非很有语言天赋,TA英语不好,甚至语文都很烂。但是当真要学,卯起劲把所有精力都往上投时,就爆发出了惊人的潜能。
不逼自己一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多牛×。
03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一,不要自我设限,把思维习惯从“我做不到”调到“我怎么才能做到”(求助也算)上。
前段时间看《最强大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SB,因为连题目都听不懂。
但那些牛人的事实也说明,人的潜能,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看过一个调查,说正常人的阅读速度为每小时30-40页,经过训练的人能达到每小时300页;人脑兴奋时,只有10-15%的细胞在工作;
人脑可储存多达10个信号,而留在记忆中的却只有一小部分;
人的骨骼的承受能力,如股关节承受力是体重的3-4倍,膝关节是5-6倍,小腿骨能承受700公斤的力,扭曲的负荷力是300公斤……
可见人的潜能是极大的。
通过发掘隐藏在人体内的潜在力量,人可以克服许多自认为的弱点。
纪录是用来打破的,边界是用来扩充的。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是我们以为自己做不到,于是不去尝试而已。
第二,驱动力转换。
人的行为需要驱动力,驱动力粗略分就两种:
一种是被动的,像上文的事例,是被现实所迫,不得不干;
另一种是主动的,是我要跑,我要干;
无论哪一种,产生的效果是一样的:都会驱使行为,产生结果。这就如“老师要我背课文”和“我喜欢背课文”,结果都是“我背会了课文”。
但从本质上来说,又有所不同。
前者在心理上更苦逼一些,后者则更快乐一些。
况且,从人的超意识理论上讲,正向的思维习惯会更容易让你梦想成真(这又回到了物质与意识的主、次以及相互影响的问题上,不展开)。
所以,把被动的驱动力转换成主动的驱动力,总是好的。
当然,还得补充一点:事情能做成,靠的不是做了多少事,而是做了多少对的事。
而对的事,一是指当下立刻、马上要解决的。如待办事项中优先级最高的(最重要且最紧急);
二是指做的事情产生的结果是正向的,而不是负向的。
但无论是哪一种,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反人性”的。
人性贪图安逸,“做对”却要付出精力。人性喜欢拖延,“做对”却要坐言起行。
人性害怕挑战,“做对”却要直面挑战。人性畏惧抉择,“做对”却要勇于试错。
而逼自己一把,就是让自己去做对的、重要的、紧急的事,而不是自己当下想做或者喜欢做的事。
此外,“做对”也包含了“勇于试错”的意识在里头——毕竟“做对事”有时候是一句废话。除却上文列举的再拖延再挣扎都始终要面对的事外,有一些事情在做的当下是不知道对或错的
——如你发现某个项目是机会,于是跃跃欲试,但这不过是主观判断,不到最后谁都不能打包票说你的选择是对的,只能迅速试错了。
时间是单向的,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有限的,区区几十年。
设定期限,迅速试错,是唯一选择。
有一个段子说:有时候不逼自己一下,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就像你给我100斤砖,可能我拎不动,但给我100斤钞票,我不光拎得动,我TMD还能跑。
是的,你的潜能,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我们都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但有些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了,实际上却远远不够。
我是悟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