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的家
2021年9月9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收到一个北京市电力公司说购电100元的的短信,这是我曾在北京海淀区出租房的已缴费通知,我还以为自己早已离开了,居然还在缴纳电费,一问后来的那位房租(民大的博士后),她说是她缴纳的费用,只是购电的名字她并未修改,还是写的我的名字,所以短信依然发在我的手机上。这让我想起了在北京的家,由此深深怀念在北京的那些岁月。
我两年前的九月来到北京妇产医院学习,党办的王老师把我安排到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生宿舍,虽然位置在王四营村,北京的四环以外,比较偏僻,但专门给我一个单间,据说是博士住的,条件还很不错的。这是个两层楼的平房,房子的外墙是粉红色的,有一种浪漫的情调。去年疫情过后我回到北京,同学们都还没回来的时候,整个一层楼几十间房间只有我一个人住,二楼住的都是老人。虽然我的这个单间只有十几平米,但还有卫生间,家具也很齐全,拎包入住,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的宿舍就在路边的一个大院子里,前面有一排国槐,北京很少下雨,但刮风的日子却很多,风很大,我常常看着窗外国槐树剧烈地晃动着,树叶在空中飞舞,还听着细密叶子整齐划一的“沙沙”的响声。树上的鸟儿特别殷勤,每天天一亮就开始了叽叽喳喳地叫唤,不厌其烦地叫我起床。院子里种了一排排嫩绿的小竹林,园丁还在空地上种上了南瓜、凌霄花、牵牛花等攀缘植物,还有月季花儿等,春天和夏天这些花儿盛开得非常茂盛,即使盛夏,也没有被火辣辣的太阳将其蒸烤枯萎,生命力也实在太强悍了。
宿舍旁边就有食堂,食堂里的饭菜营养丰富,吃完饭还可以在院子里转转,我在这里过着自由而舒适的生活。女儿曾在这里来住过,我把它当成自己在北京的第一个家了。蒋勋说的一段话:“房子并不等于家”,我忽然想到汉字“家”的意义,一个屋顶下养猪的才叫家。我想美的基础其实有一种关系,有一种对生命的爱,一种对生命的关心,它才构成美的条件跟基础,否则的话,这个美会变得非常虚假。是的,因为这宿舍里有女儿的味道,因此,我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
去年的九月份,女儿读高三了,而我变成了在北医三院研修、学习,为了陪伴女儿,我在民大附中周围租了一套房。在这里我和女儿度过了北京的春夏秋冬,我在这里陪伴女儿度过最难熬的高三一整学期,也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第一次在异乡的春节。这里变成了我们在北京真正的家。
盛夏时节,窗外地绿树生长茂盛,一派生机勃勃,鸟儿在树顶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在这个房子里有这我和女儿在一起的许多温馨的回忆。女儿已经在中山大学军训一周了,心中时常想念和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特别是想起在北京和女儿一起求学的岁月,就会想起这个曾经的家。在这里曾经的心静如水、思绪如潮、喜悦如梦的朝朝暮暮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我们的卧室里的衣柜和书架是女儿在网上花一两千元买的,都是女儿和她的室友童谣一起用一块块铁皮拼接而成,这个书架上可以放许多书和学习用品,而衣架上也可以挂许多衣服,同时还可以放许多小物品。原本这个是可以拆掉后寄回家的,不过,我们在家乡的新家里也确实用不着这些,因为这是专门用于出租屋的简易家具。
而床也是上下铺床,女儿把这间卧室的空间用到了极致。女儿喜欢睡上铺,而我睡下铺,我们成了上下铺的母女。每天晚上睡前女儿就会为我唱她最喜欢的歌曲,听着听着我就睡着了。女儿晚上口干了或者有什么事情,在上铺呼一声,我就会立马爬起来给她去做。这间卧室让我回想起那段高考前的紧张、艰苦、焦虑、失眠的岁月,至今我都不知道那时是怎么熬过来的。那黑色的高考岁月我们母女总算是经历过去了。
而大卧室的阳台是我的最爱,许多个晚上我搬个小板凳坐在阳台上看着天空中悬挂的那轮明月,还有天上许多闪闪发光的星星。有时候是和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打着电话,相互热烈地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想法,心中的情谊隔着千山万水,在月亮和星星的见证下缓缓流淌着,那份荡漾着暖流的声波让寂寞中的自己倍感温暖。而这个大卧室非常宽敞,也是我们运动、休闲、娱乐的地方,我和女儿在这里练习打羽毛球、射飞镖等,还在这里的大床上一起看视频、玩儿游戏,这间房在高考最后的岁月里带给我们许多欢乐。
想当初我从原来的宿舍搬来了几盆绿萝,还有像鸭子脚掌的鹅掌柴等绿色植物,我浇水的时间也不固定,也是有一天没一天的,有时候好长时间都忘记浇水了,北京的太阳很毒、天气异常干燥,不过,这些绿色植物的生命力可真是极其顽强,长时间的缺水,导致叶子的颜色都开始发黄,于是,我赶紧浇水后,它们又变得生机勃勃了。这些绿植陪伴了我一年多,跟着我们顽强走过那么多风霜雪雨的日子。我还常常买花儿,插在花瓶里,让我们的家充满生机和活力,有一种美感存在我们活动的空间里。
其实这是一套老房子,很多设施都已经老化了,只是我和女儿住进来后尽量把它打造成我们自己喜欢的模样而已。要知道我们的住的地方永远只是一个临时的落脚点,我们流浪的人生总是会从一个住处来到另一个住处,所以,每次不管住在哪里,我都会去把一个房子布置得温馨一点,让它有家的感觉。特别是和亲人一起居住过的房间就更会有家的味道和感觉,生命在不同的房子里流转着。
每次回头,过去的事物伴随着我们住过的房子就永远成为离哀,所有的欢乐与悲痛,所有的沉淀与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在那些曾经的家里。只不过人生如寄,我们也只是暂住人间的匆匆过客。
即使我们精心装饰的家也不过是我们人生当中曾经住过的地方而已,这些年来,包括宾馆,我住过的房子太多了,但在北京住的这两处房子住得最久,最有家的感觉,只不过我们不是蜗牛,永远也无法将其带走。
虽然现在回到家乡住进了自己的新房,不过,房子的产权仅仅70年而已,等到了那个时候,或许我们早已不在世上了,至于这房子最终属于谁,又有多大关系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太执着于一间房子、一个住处、一切外在的物质满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