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的心路成长励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2019-02-17  本文已影响7人  杨玉伟

      从郑州来到长垣,不觉间两个月了,早就听说这里有个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听闻不如亲见,我吃过早饭就去一睹为快。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在长垣县食博园内,2012年12月底建成开馆。馆内共展出文物240余件。总投资5000万元,是中国大陆首家以中国烹饪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总面积5400平方米,占文博中心南半部的第一、二、三层楼。共分为五个展厅,第一展厅:烹饪文化的历史发展厅;第二展厅:烹饪文化的味觉艺术厅;第三展厅:烹饪文化的科学厅;第四展厅:烹饪文化的筵席艺术厅;第五展厅:烹饪文化大师厅,馆内布展以烹饪历史为主线,以声光电、三维动画、视频播放、电子互动等高科技为手段,展陈运用场景复原、文物展示、艺术陈列、多媒体演绎多种方式向人们展示中国烹饪文化的博大精深。长垣自古就有尚厨之风,以厨师众多、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早在北宋时期,就形成了宫廷菜、官府菜、市肆菜、寺庵菜和民间菜五大体系,在烹饪历史上独树一帜。如今,长垣厨师更是遍布世界各地,烹饪业已经成为长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2003年中国烹饪协会正式发文命名长垣为“中国厨师之乡”。

      一进门就看到了高大的伊尹塑像,有很多游人在塑像边拍照留念,有两位拍合影,苦无无人拍照,求助于我,我给他们拍好后,那位先生说,给我拍一张。我笑着答应了。 伊尹是我国最早的烹饪学理论家,是烹饪理论的奠基人。但孟子等人存有疑义。万章问:“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又说:“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其割烹也”(《孟子·万章上》)伊尹距今3500余年。有人认为,易牙是我国最著名的调味专家,是对中国烹饪做出实际贡献的先哲(«中国烹饪学概论)),距今2600 余年。易牙在历史上留下了臭名劣迹,韩非说道:“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进之。”(《韩非子·二柄》) 。 1997年8月,在《中国厨师节学术研究会》上,提到易牙时,到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易牙无德,烹子求荣”,因而排除其烹饪鼻祖的资格。综合比较,彭祖是时间较早、贡献很大、世系清晰、生日明确,为饮食业公认的烹饪创始人。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题诗

      彭祖是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厨师。彭城(徐州)是我国唯一以厨师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名馔集萃》)。

      中国饮食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先秦,汉魏六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四个时期。

    这是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即从烹饪诞生之日起,到公元前期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止,共约7800年。此乃中国烹饪的草创时期,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约6000年)、夏商周(约1300年)、春秋战国(约500年)三个各有特色的发。

        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分三层,我自己认真的看完,大概一个半小时,通过游览,感叹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感叹长垣作为厨师之乡,名不虚传!游览结束后,我顿时涌出写诗的冲动,为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赋诗一首:

            烹饪文化世界传

            华人厨师全球遍。

            舌尖之上中国菜,

            神州人民食为天。

            众口难调成手艺,

            做饭历史八千年。

            刻刀雕功鬼神惊,

            大勺翻飞定坤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