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是成年人应有的生活态度
《礼记·中庸》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句话道出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要达到高明的境界,必须通过“中庸”的途径。
那么什么是“中庸的途径”呢?古代的先哲将此解释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适度”。
适度地对人对己,适度地看待和处理一切事物,是一种极高明的处世智慧,也是历经世事后应有的生活态度。
做人要适度,不能太过偏激。恰好地掌握各种事物的分寸,避免走向极端,学会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人要在生活在世界上,物质和精神都必不可少。有人过度重物质,心为物役,必然容易失掉自我,造成精神的空虚堕落,严重的甚至人格扭曲、日夜不得安宁。
也有人极度追求精神,结果把生活过的一团糟,小则自己温饱难以保证、整日饥寒交迫,大则搞丢了人生在世的诸多责任,满眼望去都是不合理和不理想,感觉时刻与社会格格不入,牢骚满腹、步履维艰。
说话要适度,不能说满也不可道浅。常言道,最好的交流就是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言语。“中年持重少年狂”,年轻的时候可以有些狂言狂语,历经世事之后,就要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得意之时话不可说的太满,说得太满往往容易被打脸,因为这个世界总是平衡的,乐极生悲的道理你我都懂。
失意之时也不能把话说的太浅,说的太浅了显得没有信心,仿佛整个世界都已经被你放弃了一般,殊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怎么就那么肯定没有否极泰来的一天呢?另外,话说的太浅了,真情实感不能完全表达,过于虚与委蛇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交往要适度,不过分付出不过度索取。与朋友交往,除了言而有信之外,还要拿捏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水长流的分寸,切不可今天高朋满座、推杯换盏,明天便因丝毫利益反目成仇,清清爽爽、点点温馨就是朋友相处的最好形容。
还有一点,那就是“随缘惜缘不攀缘”。曾几何时,“人脉”一词高频率出现,为求成功人人找人脉、靠人脉,但是攀附得来的人脉毕竟是不太稳妥的,倒不如随缘、惜缘来的洒脱一点。而且,话又说回来,这个世界上最靠得住的,只有你自己。
与爱人相处,就要避免手握沙子使劲攥了,因为你手指攥得越紧,沙子在指缝间流失的越快。异性相处,用力过猛很容易伤着自己的。糖,加多了之后,就会变苦。
也不能太过随意了,用力不够了又容易冷着对方,所以爱情这把火要烧到什么程度,还取决于男女双方这味“食材”,不要求最好的,也不凑合最差的,只需要找的最合适的。
人不偏执、话不说满、事不做绝。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皆有其一定的尺度,做到了适度,便如古代“欹器”一般始终保持了中正,避免“虚则欹、满则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