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感悟青春
青春是对理想的追寻,对信仰的笃定,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感悟了青春。青春不仅仅在是学校学习知识和成日的做题,也要锻炼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踏实的奋斗精神。向习总书记学习在青春岁月中坚信中国共产党,遵循党的指令,跟随党的步伐。始终为人民服务,融入群众,根植群众,造福群众。
196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道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 1975 年 10月。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困境中实现精神升华的青春时光。总书记在当时成分不好的情况下坚持写入党申请书超过十次,可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执着和忠诚,感动了上天,终于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完全符合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在入党后,习总书记得到大家的拥护,被梁家河人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总书记当了支书,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大家打坝排洪,让这个淤地坝,成为了梁家河最好,最平整,最便于灌溉的土地。习总书记去四川学习沼气池建设技术,然后带领大家修路,修沼气,解决了梁家河缺柴烧的问题。不久之后办沼气也在梁家河周边普及开了,全县大多数村都开始向梁家河学习。除了这些事以外,习总书记非常注重让村里人学习文化知识,然后办了一个扫盲班,让大家都能够扫盲识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待了七年,他是年龄最小,待的时间最长的知青。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在这七年里,他用每一滴汗水和每一份付出,诠释了他说的那句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总书记离开了梁家河之后也没有忘记过梁家河的人民。他将梁家河的人民视为他的亲人,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那些亲人养育了他,帮助了他。尽管习总书记现在已经成为了总书记,而他依旧记得当初在梁家河的那些朋友们的名字和他们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正是因为在梁家河的那些日子里,他与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在梁家河的七年里,建立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基础的发展思想。陕北的七年成为了习总书记,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习总书记以人民为基础,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十九大中说到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习总书记深入调查贫困地区,为不同的贫困地区,实行不同的方案,帮助老百姓们全面脱贫。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有6000多万人实现全面脱贫。预计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我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祖国也会越来越好。
我们如今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物质生活,这是我们的先辈用他们的血汗为我们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向习总书记学习,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国家,为人民干实事干好事。为国家的发展和党的进步,贡献属于我们的力量。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华人民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少年是向上的,是积极的,是奋斗的。我们是中国的未来,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赢得更加辉煌的明天。党的十九大,刚刚结束,而党的使命不忘初心,依旧在我们脑海中徘徊。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习总书记刚去梁家河的时候就带了两箱书。习总书记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梁家河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总书记始终坚持读书,坚持思考,读书已经成为他人生的一种习惯。我们也要向习总书记学习,无论在什么样,艰苦的环境中,坚持读书,认真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由于家庭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是他从来不抱怨,也不诉苦,他是坚强的从不向困难低头。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少年强者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少年要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毕生为她而奋斗。跟着习总书记走,幸福生活大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