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还是更加真切的活着!

2017-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还醒着

最近工作特别紧张,因为公司新开发的系统,壶君开始频繁的加班和开紧急例会。原因很简单,这套新的估值系统是壶君开发的,当有任何系统结果上的错误,我只能理所当然的第一时间“介入”。所以最近有些疏于写作和思考,索性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恐慌的体验。

创造一件作品总是充满愉悦的,所以前几个月伴随着音乐写写代码显得轻松和充满成就感。有无数的假设和逻辑在自己的脑子中成型,然后变成公式写到系统之中。当时根本没有预料到随之而来是从不同角度对于模型的挑战。模型,顾名思义只是一种对于实际近似的模拟,与现实有所偏差再正常不过。这也就导致了下班之后,周末之中,经常接到夺命连环Call,要求作出诸多解释,这也就诞生了最近频发的恐慌情绪。

每当面对最直接的责问,不论当时身处何地,第一时间血液就往脑子里泵。肾上腺素猛烈的分泌着,人随之马上进入了战斗的状态。这个时候往往工作效率爆表,人也变得非常的专注。不得不说,这不是一种自己可以主观调控进入的状态,是一种被动的应激反应,这也就是之前谈过的屁股决定脑袋。脑袋可能难以对抗惰性,懒于起身做事;但是如果屁股坐在火炉之上,一跃而起便根本不需要思考与犹豫。所以,如果能主观选择让自己客观处于一种被紧逼的状态,往往能够极大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最大的恐慌诞生最大的效率,最大的恐慌也能诞生最大的创造力。尤其是当你发现错误的归因是自己的时候,这种效率和创造力就越发明显。最近有几次集体测试模型的过程中,在会议上当其他人被某个错误指责时,我暗自醒悟其实是系统设计的某种疏漏,这个时候极大的恐慌就会马上袭来。不仅自己要集中所有智慧马上修复漏洞,还要想办法浇灭替罪羊身上的火,又要在正确的时机勇敢的承认错误。每当这种时候,总是恨自己没有深入研究过各种宫斗大剧,只能在竭尽自己智商解决问题的同时,竭尽自己的情商缓和局势。大脑运转速度一时无二,甚至都能闻到微微的糊味。

我们之前便提到过斯特哥尔摩综合征,俗称人质情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历史翻看一下。面对恐慌与责骂,其实这种人质情结也在暗中起作用。如果有一个对你非常严厉的领导,动辄责骂且吹毛求疵,正常人可能都难以忍受。但这只是你能意识到的层面,在另一个层面上,这种严厉的老师或者领导反而会引起受训者的依赖感,被骂的越狠,长期产生的依赖感越强。久而久之,不仅心中会为领导辩护,情感上也会产生某种归属感和忠诚感。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有趣的心理机制,简单概括就是,如果心中你知道无法反抗,你就会主动的放弃抵抗,从心里信任对方。这属于人的一种生存本能。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每一个学生的真理。复习的效率绝对是考试之前几天处于巅峰状态,写论文往往也是截止日期之前才会才思泉涌、运笔如飞。我也毫不例外的属于越到截止之时效率越高的一类,所以我脑海之中长期横亘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平时我根本接触不到,也意识不到自己可能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只有在逼急了的时候才有?如果长期处于那种激发态之中,自己将会有怎样大的飞跃啊!这个只有截止日期才能召唤的自己,现在成为了我心向往之的某种状态。

面对恐慌,面对截止日期,面对责问,我们总是会激发出一个更加有能力的自己。正如那句名言,如果你今天不恐慌,说明你今天没有真正在工作。(Ifyou are not panic, you are not doing it right.)

每个人都本能的逃避这种恐慌的状态,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不安全感。为了摆脱这种不安全感,我们竭尽自己所有的智力与能力。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点一点塑造了一个更加锋利的自己。还是给生活留一份恐慌吧,因为它能让你更加真切的活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