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
我是一名教师,就是人们口中“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就是人们所赞誉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直以来,我也以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而骄傲。
可是今年,我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不仅仅是一名教师,也成为了一位母亲。与宝宝相处已有几个月,可是这几个月我亲眼目睹着一个小生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面对这样一个小生命,我能做好一个母亲吗?我能帮助他走向怎样一个未来……
随着宝宝长大,渐渐和家人聊起将来对宝贝的规划,要学画画、学围棋、学乐器、学跆拳道……学这学那……
那一刻我清晰的感受到为人父母的焦虑与不安,原来自己也落入庸常,是不是天下的父母都是这样?而跳脱出母亲这样的角色,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为我的激进感到惭愧。
再次回首过往种种,想起我的家长朋友,想起我的孩子们,我也更加坚定我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父母之爱与教师之爱不能混为一谈。
一、亲密与尊重
经常能听到一些家长对我说,“希望老师管管我们孩子,他就听老师的话”。这样的话在我看来并不是对我的信任,而是对家长的一种警示。怎么算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都比老师要多,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孩子竟然只愿意听取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的话。身为父母,究竟是如何把一个本该与自己最亲密的孩子推到别人的怀里的?我很好奇!
我常给家长们说,要爱自己的孩子,我不希望有一天孩子对我们老师的爱超过自己的父母,那是父母是失职,也是教师的僭越。孩子一生会遇见许许多多的老师,但却只有这一对父母。父母尚且不能够一直陪着自己的孩子,何况我们老师!这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父母与孩子应该是亲密的爱,可以做到无话不说,可以放肆撒娇和发脾气;老师和孩子则应该是尊重的爱,孩子尊敬老师,老师尊重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爱是亲吻,而老师的爱,一个拥抱、一个安慰足以,不能再多了。所以抱歉,别再说让老师和孩子当朋友或是“爱生如子”的话了,我只想当好孩子的老师!
二、个性与规矩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了不少先进的教育理念,这原本是件好事,可是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倾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时,许多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一生的教育,“原生家庭”这四个字像胎记一样印在孩子身上,每个家庭都各有各的精彩,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独一无二、个性鲜明的孩子。家长应该尽可能的让孩子的个性得以释放,让这颗颗小星星发光发亮。
学校教育将这些散落在四处的星星聚集在一起,让这些个性鲜明的孩子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在集体生活中体会到生命的多元,学会尊重社会的规则,学会以最大的善意去包容这个世界。这个过程会面临一些不适,会有一些碰撞与磨合,确实孩子面对更广阔的社会必须要去学习的。
原本是双剑合并的一件事情,可是却让如今的家校关系变得格外紧张:教师让迟到女生罚站被家长带到派出所关7个小时、老师把在校默写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引发家长不满要求老师登门道歉……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如果能够正确区分这两种教育的不同,双方是不是就能多一些理解与合作,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我们的孩子终究要被推进社会这个场,我们无法庇佑孩子一辈子,尊重个性也敬畏规矩,希望这才是我们的孩子成长为的样子!
三、广度与深度
父母看孩子是横着看,他们的优点缺点都暴露的格外真实。父母需要做的是让这个生命变得更加立体,让孩子多看书,在书中重塑一个高洁的心灵世界;带孩子多出行,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可以学画画,学会审美,激发孩子的艺术感和创造力;可以学下棋,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和孩子一起锻炼,强健体魄,增强身体素质……家长需要多给孩子各种选项,将孩子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不要怕繁华世界迷乱了孩子的眼睛,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想象是家长给孩子所需要的爱。
老师看孩子是侧着看,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人,老师们分门别类的出现在不同的课堂,或语文、或数学、或音乐、或美术……激发孩子的兴趣,就一个个知识点引导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或实践,让孩子体会到深入钻研的乐趣,在深度上为孩子的生命打一口井,告诉他们不要浅尝辄止,他们可以做的更好。在老师看来,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唤醒他原本深藏的、自己未曾发觉的部分。
有父母的爱,有老师的爱,他们的生命才变得完整。
虽然父母之爱和教师之爱千差万别,但是却共同服务于孩子,爱不分高低,即使被爱团团包围,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一定能长成我们所期盼的样子,他是我们的孩子,但他也是独立的个体,给他爱,给他尊重,给他自由,护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