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空间原创文字集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若其他人来续补《红楼梦》后四十回,也会挨骂?

2025-03-20  本文已影响0人  夏欲诗文字坊

《红楼梦》后四十回历来颇受争议,关于这个话题,你一定听说过很多种解释。

我想,这可能来自于读者对曹雪芹的偏爱。我并不是权威,这只是我个人的思考和看法。当然我的看法并不重要,我只是把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红楼梦》读者,来试图理解大众对后四十回的不满。

读者有多喜欢前八十回,就有多讨厌后四十回。

读者有多喜欢曹雪芹,就有多讨厌程高二人。

其实不过是因爱生恨,都只是出于对曹雪芹及《红楼梦》的真心喜爱而已。

前八十回是曹雪芹自己持续不断的删改的定稿。而后四十回在流传时间上晚于前八十回,彼时曹雪芹已经去世,大家自然会对后四十回的真伪存疑。

其实前八十回中也存在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但毕竟前八十回已经过了曹公本人的修正定稿,争议更多是对具体不合适情节进行谈论,而非对作品本身的真伪存疑。

与之相对的是,大家反而一味放大后四十回中的矛盾或错误。

我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来分析,可能是大家实在太喜欢前八十回了,文本的代入感太强了,以至于每个人对故事的结局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其实,无论后四十回怎么写,都无法令所有读者满意。这只能说前八十回实在写得太好了,所以后四十回一出现必然引发轰动与热议。

贾府由盛而衰,前八十回写乐景,一派热闹祥和,大观园里的布置可谓金碧辉煌,我记得那河里各色的花灯,造型各异,流光溢彩。后四十回写哀景,众姐妹都陆续搬出了大观园,园内日渐凋零,各种动物横行,鬼哭狼嚎,宛如鬼域。说实话,我读到后四十回描写大观园的各种怪异事情时,如潇湘馆闹鬼,确实吓得毛骨悚然。

这其实也是曹公的匠心和功力所在,树倒猢狲散说来容易,要将这个故事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却并不容易。

就单拎出大观园前后情节进行对比,如果家族中没有真实经历过皇族的恩宠和抄家,如何能写出这些大场面,即使程、高二人绞尽脑汁怕也想象不出。

所以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无疑,只是从读者内心来讲,很难接受“哀景”的残酷,确实不愿意看见一个个美好的人物全部凋零。

我曾听说过某个版本的结局,宝钗和贾雨村两人沆瀣一气,重振大观园。可是,曹公笔下冰雪聪明的宝钗,决不肯自毁前程。我更愿意相信现在的版本,宝玉自决尘缘,宝钗掌管家园并悉心抚养幼子,此小孩将来会与先一步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贾兰一起重振家业,也即“兰桂齐芳”,为悲剧结局保留了一丝明亮的希望之光。

所以,世人对后四十回的争议,其实源于内心不愿接受“哀鸿一片”的残酷,从而将这份失落转嫁于程高二人。其实就算其它人来进行后四十回的汇编工作,也照样会挨骂。

只是可惜,曹雪芹早已不在,不然他是否会因为读者的强烈不满而改写各人物的命运,不得而知!

可是,命运本身,就是一部太过仓促而潦草的稿本,谁都不忍猝读。

但不可否认,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流传,确实得益于程伟元和高鹗。

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并不是和前八十回一起流传的,估计在曹雪芹生前,他先完成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并没有完全定稿,或者他写了大概,但在自己这里都还称不上是定稿,也就还没来得及在民间广泛流传。

直到书商程伟元进行了原稿的广泛搜集,但仍然意识到其中的残缺,于是找到有一定文学创作才能的高鹗合作。基于曹公手稿,并结合当时广泛搜集的各家版本进行汇编整理。

他们两人应该也是真心喜爱《红楼梦》的,才不忍心放任这部作品残缺。这项“续补”工作也非常不易,首先需要熟读前八十回,尽可能理清各种伏笔,还要保持曹雪芹手稿的原貌,进行适当的剔除和修补,然后让《红楼梦》呈现相对完整的面貌。

而正是这两人的合作,促成了《红楼梦》的完整问世。其实他们两人只是替广大读者做了自己想做而又做不了的事,这也算是与《红楼梦》的一段奇缘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