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果果6个月:愿你如你所是,愿我不负此行
果果出生至今,已过去6个月时间。从出生当天第一次见面,你脏兮兮的被医生带到这个世界,到现在每天香喷喷在垫子上自由玩耍。从只能直挺挺躺着,除了哭不会发声也不会叫唤,到现在翻身贼溜,天天咿咿吖吖,甚至还学会发baba ma bu等音……回首,时间飞快,敌不过你神速成长。
重新翻开给你记录的日常,这才惊觉,原来那个时候的你是这样的。
记忆太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消散在头脑中了。经常过去一个月,就忘记你上个月的变化。这有你成长速度的功劳,也有我记忆减退的悲伤。唯有用文字记录下来,往后时光,你我才能不断翻开、回味。
6个月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这6个月,是你飞速成长的6个月,也是我逐步适应新身份的6个月。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是我和你的第一次分离,你脱离我,独立生存在这个世间。从恒温的子宫、源源不断的营养输送,还有脐带可以玩耍,到温度会变化、白天黑夜会交替的世间,发现拉屎要自己用力、肚子会饿还会不舒服、困了不是想睡就能睡着……后面,我们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分离,你会断母乳、去上学、走进社会、拥有自己的小家……
每天看小红书上育儿养娃的帖子,总会看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你终于把我还给我了。”当我第一次面对你肠胀气的哭闹不止时,我崩溃过,原来带娃是这么地不容易,打不得、骂不得、不能离开、不能放弃。翻过这个篇章,我就已经感受到“轻舟已过万重山”。虽然你依旧会哭闹不止、我还是会很多次无法准确获知你的需求并第一时间满足、我依旧会被你的哭闹点燃烦躁的情绪;在带你的路上我一直在遇到挑战、解决挑战,但我感觉,我真正地读懂了那句:“所有的遇见都是为了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谢谢你的出现,让我遇见了你!”
这6个月,最主要的体会有如下三点,也是我未来会继续践行的三点:
01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6岁以前记忆是模糊的,甚至是没有什么记忆的。以至于,我都忘记了,我也是从什么都不会,变成现在可以生活自理、独立生存的成人。
果果出生后,我才知道,原来婴儿刚出生是日夜颠倒的,而且无法自主入睡,是需要哄睡的。婴儿是无法准确感知自己到底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不舒服了,反正就是哪里不对,我要哭。婴儿是有依赖性的,而且依赖感很强,所以亲喂转奶瓶、断夜奶、离开妈妈、送幼儿园都会有艰难的时刻。如果你不教他,不给他做行为习惯的训练,他是不知道三餐要定时定点吃,想拉屎要去厕所拉,困了要到床上去睡觉,天冷要多穿衣……
因而,婴幼儿的生活起居需要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更需要父母帮助建立。在月子期间的时候,月嫂就帮助我们建立了果果的睡眠作息规律,所以她现在都是八点左右入睡,次日六点左右醒来。当然中间会有夜奶和夜醒,但很快能哄好继续入睡。
随着马上进入6月龄,她还要开始吃辅食,后续还要断夜奶、断母乳,吃饭规律作息也需要建立起来。这次就需要靠我们自己学习和努力了,相信果果也会配合我们的。
02持续学习,实践,提升
养娃带娃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不仅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让他吃饱穿暖,健康成长;而且还要兼顾他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要保护好他的内在智慧。
果果出生后,我才知道,原来这门课程这么复杂,内容覆盖之广,学习难度之大。1岁以内抓大运动,还要兼顾安全感的诉求满足。最头疼的是晚上夜醒,将我的睡眠硬生生切成了好几段,很多时候听到她喊了,但真的不想起来。1-3岁培养语言,3-6岁培养思维,6岁以后开始上学,为未来上大学、进入社会做准备。如果分的精细了,大运动还分抬头、翻身、坐、爬、站、跑;语言还分母语和其他语种;思维还分数学思维、英语思维和认知思维;上学还要考虑学区房、课外辅导、兴趣爱好、奥赛与否等等。
总而言之,自其出生,他就被放入了一个巨大的竞争市场。我常常会想,她只要能健康长大就好,何必去考虑这么多,她能不能考得上好大学不重要,只要以后能养活自己就好了。但,其实做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更何况,在深圳这样一个卷王之都,你不争,别人在争,总会推着你想要向前走。
所以,虽然大部分知识我都是因为遇到了而学习,也在努力主动学习并实践。即便由于偷懒践行的不太好,但我会努力改进。
03建立松弛感
正如第二点所述,养娃这门复杂且充满竞争的课程,不学是不行的,学不好是会非常焦虑的。我常常感叹,卷王之都真的让人喘不过气,但凡娃和科学育儿上的指标差了一点点,妈妈的焦虑感马上就上来了。
直到有一天,和朋友交流星座的时候,她提到,作为射手座的我,本身是有“松弛感”的。我也发现,有一些朋友带娃的感觉让人很舒服,就是因为她传递出了松弛感。
松弛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常常能感觉到,当我目标明确、内心清明的时候,状态是很舒适的,面对果果的哭闹可以游刃有余,果果的情绪也会比较稳定。这或许就是松弛感。但当我失去方向,内心迷茫而焦虑,或者感受到他人的焦虑激发了自我焦虑意识,状态就是混沌的,果果的哭声会直接激发我的负面情绪,双向陷入死循环,这个时候,就需要放下和转移。
昨天看《完整的成长》里面提到,2岁内的宝宝和妈妈是存在情绪共生的,他会敏感地捕捉到妈妈情绪并认为是自己的情绪,从而展现出这个情绪。因而,若妈妈情绪是负向的,孩子也会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不自知,最终影响内在智慧。这时,我才意识到,作为妈妈,提升自我的情绪管理是多么重要。或许过往学习并践行情绪管理,是为了自己的情绪稳定,现在,更多了为了家庭和谐和孩子成长的原因。
翻看儿童教育的书籍,普遍都有一个观点,养孩子就是养一遍父母自己。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你就成为什么样,给他做一个良好的示范。你只有学会爱自己,你才能真正做到爱孩子,否则你实际上是将自己也不知道的负面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学会松弛,学会放下,远离焦虑的人和事。遇事不慌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有目标,心坚定,内心清明,方得自由。
努力地做好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爱自己,并将这份爱扩大,给予她足够的爱和陪伴,成就她成为她想成为的自己。
04活在当下
最幸福、最自在的事,莫过于活在当下。但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真的很大。
成人大多数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就是当下这一刻,头脑中的思绪都是万千,基本都是过去和未来,很少有当下,就在这一刻。但婴幼儿是天生就活在当下的。
所谓高质量的陪伴,就是在这一刻,我和你全心在一起,你玩,我跟着你玩。但很多时候真的很难做到,要么是你自己玩,我玩手机;要么是我陪着你玩,但头脑中又在想着其他事情……孩子天生具备很多技能,是我们长大成人后已经丢失了的。向孩子学习,这就是养一遍自己的另一种含义吧。
提升自己,有时候也可以从简单地向孩子学习开始:向孩子学习情绪流淌;向孩子学习活在当下;向孩子学习专注一件事;向孩子学习全心完整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