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灼的心理并不助于问题的解决
今天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才找到了能够准确形容我最近心态的词汇—焦灼,对,就是焦灼。
每天早上从六点起床开始到晚上十一点休息,我一直都在机械性的处理着教学、管班和宿舍管理等工作。看起来很多事情都是轻车熟路,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就是了,似乎什么事也没有耽误。
其实实质上则是因为心里乱,不能沉下来认真思考怎样才能把事情处理的更加艺术,更有水平和效果。与此同时,也没有妥善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导致自己在两个地点之间来回奔波,疲于奔命。看起来很忙,其实家里也没有照顾到,工作也没有干出色。
这两天晚上没有查宿舍,然后晚上在家里睡觉的时候就感到不踏实,生怕学生们有什么事情发生,尤其是在高三即将参加高考之际,担心个别学生因为压力大,再不能妥善调整自己的情绪而走极端。
如果晚上住在学校了,是,对于学生是放心了,至少心里是踏实的,但是,又放不下家人,尤其是放不下孩子。前不久,孩子在短时间内掉床两次的事情,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心存余悸,恐怕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于是晚上睡觉总是提心吊胆的,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猛然间从梦中惊醒。
这种充满担忧的顾此失彼的情绪萦绕在心中,导致晚上总是睡不好,白天经常无精打采,有时候给学生讲课还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
下班了,总是急匆匆的赶回家,心里想着回去了要陪陪家人,陪陪孩子,但是,回到家了心里就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的就松弛了,于是,就想躺在床上休息。
以前总是能静下来看看书,或者历史,或者文学,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收获,但是现在书放在手边,却无心翻阅。买了一周的字帖,也没有写几个字。偶尔闲下来了,总想拿着手机漫无目的的看一些视频。
转机就在今天下午,我认真的把车刷了一遍,当时出了一头的汗。没想到劳动反而让我身心得到了放松,尤其是心理特别的安宁,不再思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或许这就是孟子说的,劳其筋苦,空乏其身吧。
晚饭后又在操场上转了半个小时,整理了一下思路。那个浅显又深刻的道理涌上心头—是的,担心是没有用的,想办法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工作和生活,应该一分为二的对待,工作时认真工作,提高效率,尽量不去占用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回到家里,就把工作的事情暂时放下,牵肠挂肚并不助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宿舍事关安全,晚上经常去转转,不在的时候提醒宿管老师多上心。学校24小时都有领导值班,夜里即使出现什么问题了,宿管老师也知道怎么处理,我的心神不宁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安安稳稳的休息,既然如此,又何必伤心费神?一些时候,问题想开了,思路理清了,面前就柳暗花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