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儿手记:《格列佛游记》有感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韬光养晦行以致远
如果一个浑身长满浓密的长毛的人,一个浑身沾染着令人反胃的肮脏的东西的人,一个不会说话只会大声吼叫,眼神里时时刻刻充满愤怒的人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反应?勿庸置疑,所有人都会躲得远远的,然而,这便是“野胡”的形象。
在《格列佛游记》中,“野胡”这种人形怪物的丑态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似乎已经摒弃了自己的尊严,而将自己的贪婪和自私放大了几百倍,似乎孟子口中“乞人不屑”的“一箪食,一豆羹”他们也要放下心中的“义”,争一个你死我活。
而作者有意把“野胡”描写成人的形状,讽刺意味十足。人性的黑暗面以及人类的一切丑态都借“野胡”的言行,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的眼中。
更为夸张的是,主人公格列佛在离开这些“野胡”后,竟对自己的妻儿也心生厌恶。似乎在这时的格列佛眼中,生而为人,就是一种过错,一种卑鄙的存在。然而我们也不能怪他如此偏激,毕竟他在那些“野胡”所见到的丑恶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事实上,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野胡”,每一个人都无法真正摆脱贪婪的本性。但正如那些善良的“慧骃”圈养“野胡”一样,我们同样也需要把贪婪的私欲牢牢的圈养在心中,让理性和智慧更多地表现出来,也就自然而然地脱离了世俗的影子,从而迎接真正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