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模样

2017-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桉杺

      我常常觉得人这个物种非常悲哀。孤单的来到这个世界,先是拼命证明自己是谁,之后拳打脚踢的要挣得一份尊严,一个时代给予的价值标准、然后是一个家、一个伴侣、一个或几个孩子、再然后是一个自我衡量的荣誉感、最后回到原点,又一次孤独的离场。但是尽管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仍然有着一路奔劳的快乐与安暖,有情感痴缠的缱绻,生而为人,我们孤独又伟大。

自己是谁---无需证明

       有时人的自我认知是靠着惯性而来,这种惯性带来的自我认知更多的是别人赋予你或者你以为的你,而这些都不是真实的你,换种说法就是如果惯性消失,人方可解脱。

       拿我自己举例。幼年时候,家里做点生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吃穿用度从没感觉匮乏过,因为不匮乏,所以和别的小朋友玩儿也乐于把自己有的与之分享,时间久了,我也成了他们口中的好伙伴,有时候未能分享,不好意思的反而是自己。你看,这就是一种惯性,可怕的惯性。事实上,如果我自己只有一块糖,我怎么可能大方的和人分两半,人性的多数做法是自己吞掉而已,其实无何厚非,给与不给全看自己喜欢与否,可这种惯性可怕在你以为的大方是自己的天性,生来就该与人分享,否则你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小气之人,假如有一天发生变化,你也感到匮乏了,也想要另一个分享给你的人,可是这种惯性依然存续,你不得不委屈自己保持这种惯性,可想而知,自己有多么艰难。但是错在你吗?当然不是。只是惯性使然。

        结果是你拼命证明着别人口中的你,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压榨自己,徒增烦恼。

---无心的善良之举

       说到尊严,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努力升职,让人仰视我吗?不好意思,这不过是你用你自己的方式获取一份更加可观的收入而已,至多是有职业尊严而已,拥有职业尊严的人是专指那些非常敬业也乐于奉献自己职业精神的人。而我们常说的真正的尊严我认为并没有多么高深,其实是生活里无心的善良之举,是潜意识的东西罢了。

        我所在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个央企子公司,刚进去的时候,气氛非常正统压抑,大声喘气儿都跟数着节奏似的,所有领导,都是一副厉害样子,有一回,公司要进一批办公设备,所有人搬完自己的那份东西就回到工位,只剩一件,正好保洁阿姨走过来帮着搬,可又非常重,阿姨也没好意思请人帮忙,一个人哼哧哼哧的搬着,这时平时看起来严肃的Boss走过去,说了句我来,就搬走了,这会儿好几个人着急忙荒起身要搬,但是他动作娴熟的没劳驾任何人,只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不管看见哪个同事需要搭把手,能帮就帮。”所有人都沉默了,我觉得这份沉默里包含的东西就叫做尊重,不是他身处高位,而是这样的举手之劳发自本心。这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

        那种世俗价值体系中的金钱衡量不值一提,也没必要与人做对比,认为自己拥有的财富不如别人的人更不必认为自己无尊严,因为尊严与此无关。


---归属感的所在

        我经常说家是个让人休息放松的地方,在家里,感觉温暖和身心舒缓是第一位的,除此,都不算真正的家。那么,家里的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舒适感需要家里的人相互营造和奉送。

        我十二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带着姐姐、弟弟和我三个人,还要照看我奶奶,非常辛苦。可就算那样,她依然乐观,在我们面前,从来不说丧气话,就算流泪也都是激励而不是消极,本来殷实的家因父亲的离去变的局促,但她依然咬紧牙,让我们该买书买书,该参加兴趣班就参加,她自己只身前往外地进货送货,日夜奔波不过是为了让我们不明显感觉和从前生活的差别,一人撑起一个家,挣着一份辛苦钱,我们没人敢问她累不累,因为怕看见她崩溃大哭。

         开始那两年的家庭气氛的确凝重,我们像是一夜长大了似的,从前三个人还会争执吵闹,现在是我和弟弟上学的路上看他书包太重,怕他累着,还会走在后面为他轻轻托着;家里没了大声玩笑,有的只是各自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也不喜欢叫同学到家里了。

         后来慢慢好一些,姐姐学了琴,我知道了莫扎特原来这么耐听,弟弟学了单簧管,我竟然听着《苏北变调》会泪流满面,而我因为从小喜好看书写东西,抽屉里满是我的思想碎片,被同学们催着写连载小说,轻轻松松就拿作文竞赛一等奖。再后来,这些乐器声都多了些轻快感,我也会在家里轻轻跟着哼唱,其实这一切只是因家里的每个人都想给其他人营造舒适感,好像是刻意又好像是下意识的动作语言的构成。所以即便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但仍然非常依恋那个“大家”,而在自己的“小家”里,也都懂得如何让家更自在安适,这一点对我是宝贵的经验。

        如果直到现在,你依然认为家是个讲理和一争高下的地方,那么瓦解的那天迟早到来,但是如果每天为家里的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用不了多久,真的会成为习惯,你会变的越来越依恋家,那个让你心里温暖和有所依傍的归属地。

实现自我---荣誉感

        荣誉感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得来的,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个需要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强烈,有大小高低之分,或者说是自己心里的衡量,度过漫漫一生,什么东西值得珍藏、什么早该摒弃,到这个时候才见分晓,当然,我这个年岁谈这个为时尚早,放到以后再讲。

未知死,焉知生---通透生死观

       没错,死亡和新生一样,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未曾离开过我们,可能这个在我很小的时候已经深有体会,原来那么健壮的一个人也会一病不起,继而离去。

       生命的终点是三五十年后还是明后天,是老之将至还是无常灾祸,甚或你以为的几十年是漫漫无边的未来,其实不过瞬间。

       如果说这已经是一个活得还不错的人的基本生活模样,已然算是走运和努力的综合产物的话,那么不够幸运或者不够拼命的人是不是连这份最基本的样式都没法儿获得?

       生活其实可以呈现更多元的方式,身处职场每天朝九晚五的人不一定就在接触新世界;而常居在家的人也不一定就思维狭隘,一切根源都在自己,自己如何管理自己才是关键。

      生活本不该被设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