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计划

《蒋勋说唐诗》:孤独歌者李白以及李杜友情

2017-05-28  本文已影响64人  Jean_zz

大家下午好。以睥睨权贵、弃绝世俗的气概,在醉乡中实现对不如意现实的超越。

今天上午我们讲到了李白的豪放与浪漫,并欣赏了他三种不同风格的诗,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李白呢?请翻开《蒋勋说唐诗》第105页至第126页,边阅读边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

2.你喜欢李白还是杜甫?

1

李白的诗歌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作《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讲的是生命的茫然。

拔剑四顾,要到哪里去呢?

往北走吧,往北走想渡黄河,可是黄河已经结冰。那么往西走吧,“将登太行雪满山”,想爬过太行山,可是满山都是大雪,似乎生命当中都是阻碍,都是困顿。

李白会怎么面对呢?

他用调侃的方式给了自己一个解放,“闲来垂钓碧溪上”,不要这么悲壮,把生命看得悠闲一点吧,不要去做什么伟大的事业,就拿着钓鱼钩,在小溪边钓鱼吧。

“忽复乘舟梦日边”,钓着钓着累了,睡着了,梦到自己坐着船到了太阳的旁边。这是李白的浪漫。

在无法解决现实中的阻碍与困顿时,他会做梦,用梦来把自己带到最美丽的地方。

我既感动于他“举杯停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孤独,又敬佩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

他很少悲哀到底,他会给生命一个巨大的希望,这是李白内在世界里的向往。

而他的《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充分体现了他的高度自信与乐观。

2

李白喜酒,并长于借酒抒怀。

诗以奔放的笔调,傲岸不羁的豪情,狂吟高歌,既有人生几何、行乐及时,圣贤寂寞、饮者留名的绝对消极,又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相对积极。

以睥睨权贵、弃绝世俗的气概,在醉乡中实现对不如意现实的超越。

诗人与酒结缘的历史不能算是很悠久。

真正把诗歌与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诗人是曹操,曹操之前,酿酒技术至少已经发明了两三千年了。

在那两三千年里,酒跟诗歌的关系,与一般软饮料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在曹操唱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后,诗人们这才纷纷端起酒杯,边饮酒边吟诗,诗中有酒意,酒中有诗意。

酒之所以受到诗人们的青睐,跟它的两个特性有关:兴奋与麻醉作用。

兴奋作用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使他们进入亢奋、自由的创作情境,天真、浪漫、闲逸、欢愉、忧患、愤慨、悲怆,种种性格、情感都被充分地释放出来,化为诗情,凝为诗篇;

麻醉作用可以使诗人暂时摆脱世间礼仪俗套的拘束,在精神上超越名利的得失带来的烦恼,进入一种相对自由单纯的精神境界。多愁善感的诗人,人生坎坷的诗人,酒精是他们最合适的饮料。

引发诗人想象的诸多事物中,月亮与酒是两种十分重要的东西。

月亮是冷的,可以引发诗人沉吟;而酒精是让人热血沸腾的,可以激发诗人欢歌。

唐诗里既有月神的沉吟,也有酒神的欢歌,两者都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毫无疑问,没有酒精的兴奋和麻醉作用,唐诗不可能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丰富多彩,这样瑰丽璀璨。

为了更好地了解唐诗,先来了解一下唐代诗人的饮酒情况,是大有必要的。

3

李白是一个兴趣多样的人,读书、做诗、剑术、学道、旅游、从政、隐居、饮酒,他都曾有浓厚的兴趣。

李白也是一个性格外向喜欢交游的人,结伴隐居、携侣同游、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他都曾热情洋溢地尝试过。

从他的一些诗歌作品中看,他的生活,似乎是快乐多多、色彩斑斓的,是颇为热闹的。大概正是因为这些,许多人都对他怀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如果让他们在李白、杜甫之间做一个人生道路的虚拟抉择,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李白,而不选择杜甫。

理由大约包括,李白的人生较多快乐热闹,而杜甫的人生较多郁闷冷清。

其实,这是一个不小的误会。李白的快乐热闹和杜甫的郁闷冷清,某种意义上都只是他们的语言表达,是一种假象。

杜甫的人生固然充满着郁闷,不乏冷清时分。但是,李白的人生也绝不是充满快乐和热闹的。两相比较,李白的热闹快乐,应该没有杜甫多。

杜甫有人尽皆知的官宦家族谱系,李白几代之内来历不明;

杜甫可以名正言顺地参加科举考试,李白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两度跟前朝宰相孙女联姻、向地方官员自荐、走公主后门等等)谋求仕进;

杜甫从小便跻身上流社会的交际圈(《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可证),李白青年时代只能做个县衙门跑腿的小吏;

杜甫夫妻恩爱一直有稳定的家庭,李白婚姻多变几度仳离……虽然同是失意落魄之人,但李白的失意落魄远比杜甫大得多,深切得多。

由于家族背景尤其是父亲祖父身份的不同,杜甫不妨哭穷诉苦,李白却需要说些大话装裱门面。

另外,这跟他们的思想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杜甫崇儒求实,李白崇道尚虚。

4

李白和杜甫刚好跨越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成为两个高峰,他们只相差十一岁,可是个性明显不同。我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是因为在诗的国度里,他是一个不遵守人间规则的人。

“仙”的定义非常有趣,李白本身建立起来的个人生命风范,不能够用世俗的道德标准去看待,比如李白的好酒,李白的游侠性格,李白对人世间规则的叛逆。

可以说李白把道家或老庄的生命哲学做了尽情发挥,变成一种典范。

杜甫是“诗圣”,“圣”与儒家学说有关,儒家生命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人,“圣”需要在人间完成。“仙”是个人化的自我解放,“圣”则是个人在群体生活当中的自我锤炼。

很多人喜欢争辩李白好还是杜甫好,其实生命里面常常充满两难,为什么一定非要选择其中一个?为什么不可以同时喜爱他们?

有一天晚上,皓月当空,你一个人喝酒,感觉到生命的孤独与茫然,体会到李白的诗最美的部分;

有一个寒冷的冬夜,在地下道里面,你看到一个乞丐在行乞,也许你会想到杜甫诗中最感人的部分,你会想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二者其实是不同的感动,我不觉得在皓月下喝酒的那个我,走到地下道看到乞丐就不会有悲悯之心。

这中间并不冲突,而是生命的两种完成,一味争论李白与杜甫哪一个更好,是把文化弄得小家子气了。

文学的美不是生命的窄化,而是让生命开阔的过程。大唐盛世的迷人不止是李白生命的丰富,更是李白与杜甫一起构成的大丰富,因为他们如此不同,又是同一个花园里开出来的花朵。

5

蒋勋先生说,历史上最让他感动的画面,是李白与杜甫在酒楼上坐下来喝酒,谈他们的生命理想。

李白、杜甫初遇于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遭赐金放还,准备客游梁宋,离开长安经过洛阳,在那里他们初次见面,一见如故。

当年秋天,他们曾跟高适等人相约一同游览梁宋。

第二年,杜甫再游齐鲁,秋天到达兖州,当时李白也自梁宋回到东鲁,两人有过一段愉快的结伴同游的日子,就是杜甫所说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李杜二人的友情是唐诗史上的佳话,杜甫因牵挂流放夜郎的李白,忧思于心,久而成梦,梦醒后写了《梦李白二首》。

杜甫在诗中,以梦见故友前的凄恻起笔,最后以梦醒后的感慨作结,可谓极沉郁悲痛之至。生死系念,堪称古今表现友情的压卷之作。

都说文人相轻,但是在唐代也有许多不但不相轻反而相推重的例子。

孟浩然四十岁的时候,为了谋求仕进,来到京城长安。一次在秘书省,雨后天气,秋月如洗,一班诗坛名流聚在一起吟诗作赋,玩联句成诗的游戏。

当孟浩然对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时候,举座赞叹其清绝,都停笔不再往下续。

从此,丞相张九龄,侍御史王维,尚书郎裴胜、卢僎,大理评事裴揔,华阴太守郑倩之等等,都纷纷跟孟浩然结为忘形之交。张九龄、王维更是对其赞不绝口。

这就是唐代,一个多情深情、兼并包容的大时代。

来源:有书共读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