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不发朋友圈的人

2019-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关苍术

自从微信进入人们的生活,朋友圈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点点滴滴的场所。

早晨睁开眼,意识还恍惚的时候,也不忘发一条朋友圈;中午去餐馆吃饭,菜上齐之后,首先从不同角度拍几张图片,作为朋友圈的素材,之后才动筷;晚上,结束忙碌的一天,朋友圈的那条“晚安,世界”预示着手机的主人即将进入梦乡。

可是有那么一群人,几乎从不发朋友圈,在朋友圈里销声匿迹。

01结果不会陪我们演戏

我高中一个学霸同学A君,高中三年考试班级里的第一名从来都是他,从没有下过“王座”。

上大学之后,班里的同学奔向五湖四海,毕业的时候也互相加了微信。

大学四年,印象中没见过他发朋友圈。于是在大四寒假的同学聚会找到机会问A君:

“怎么没见你发过朋友圈啊?不会把我们这些老同学都屏蔽了吧?”

“没有!我是发的少。但是也发过几条,感觉没什么好发的。”

聊到这里我明白了。A君在高中的时候就是个低调的人,虽然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是为人特别低调。我们夸他学习好,人聪明,表示羡慕的时候,他总会推辞,“我其实并不聪明,只是题做的多了,记住了题目的套路。”每当这时候,我们就表示很无语。

大学四年,班级群里也流传着他新的传说,参加各种竞赛,拿到各种奖。本来他在本专业已经能保研的,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考研,并以初试和复试总分第一上了研。

可是这些成就都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从没见他发朋友圈炫耀过。

同一批考研的许多同学,像是订了闹钟一样,每天早中晚发三条朋友圈:

今天很累,可是还是要坚持,加油(ง •̀_•́)ง!
你必须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人是个容易自我感动的生物,发了一个元气满满的朋友圈,配上苦思冥想的文案,就以为自己努力了,奋斗了。

可是,结果并不会陪我们一起演戏,也不会因为我们的自我感动而动恻隐之心。

大四寒假的那个同学聚会,考研落榜的同学都感慨道:当初要是少玩一点,少发几条朋友圈就好了。

02生活要用心去体会

大学室友B君,大一的时候是个朋友圈狂魔,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拍张照片发朋友圈。尤其是他暑假出去旅游时,基本上是一个小时一条朋友圈的节奏。

到了大四,渐渐地发现B君不发朋友圈 了,以前发的朋友圈也都删了。

在一次聊天中谈到这个话题,他说:

“我以前经常发朋友圈是为了记录生活中的美好时刻,日后回想起来说不定会觉得很有趣。可是,有一天我翻出我的朋友圈,我竟然不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在一次去旅游的时候,我发现透过摄像机镜头看到的景色没有肉眼看到的景色漂亮。因此我也不再热衷于拍照、发朋友圈了。”

03不再疲于获得外界的认可

相信很多人发了朋友圈之后,总想点开微信看看朋友圈有没有人给我点赞。

等有人给我点赞之后,我又想,怎么没有人给我评论呢?

这种渴望外界的认可是一种十分正常且常见的的心理状态。但是外界的认可带给我们的快乐是一时的,过一段时间以后,欣喜感会大大降低,于是就再发朋友圈。

真正能够获得内心长期的喜悦的获得自己内心的认可。当自己有了一套内部评价准则时,那么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诋毁就不会打破自己内心的平静,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真实的情况。


你会经常发朋友圈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