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刊物候选文想法社会热点

旅游盛行的地方,民风已死

2017-10-11  本文已影响54人  民间有鬼_

前几天双节的时候去了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走进市区,就能看见水连山,山映水如画景色。

这里的自然条件太得天独厚了,是随便圈一块山水都能成为旅游景区的地方。

我和我朋友沿着象鼻山下的一条河,慢悠悠的游荡,眼前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不远处是凹凸有致的山峦,再配上徐徐的微风,我们都有几分沉醉。

可是,

我们还没有沉醉过三秒,

“美女,去象鼻山么?我这里门票打折啊”

“樱桃啊樱桃,桂林特产,20块一斤,来一斤尝尝不?”

“吃饭,住宿,门票,一条龙服务,两江四湖游轮啊,晚了就没有票了,现在要还能便宜一点”

......

像这样拉客,卖东西的声音不绝于耳。

刚开始我们还礼貌的拒绝,问的多了,我们只能充耳不闻的走过去。

于是我和我朋友没有来得及细细感受这条河,便只好急匆匆的走了。

心情已经稍微有点烦躁了,

于是我朋友提议先吃点东西。

我们去吃了当地的米粉,桂林米粉和黄焖鸡米饭还有沙县小吃并列为中国的三大菜系,能够在本地吃一碗正宗的桂林米粉,想想都馋的不得了。

一看价格我愣住了,一碗米粉,至少15元起步。

想想正宗的米粉,我忍痛点了一碗23元的牛肉粉。

就在我们等上餐的时候,我看见一位说着本地方言的客人来买粉了,我特地留意了下他。

他和我一样要了一碗牛肉粉,递给老板十块,老板竟然还找了四块给他。

米粉好不好吃我已经记不清了,这种【歧视性】的消费,只让我记住了被坑时无比郁闷的心情。

记得15年去凤凰玩,一共两天的行程。

当初看了《边城》,不仅对沿河而建的吊脚楼感兴趣,还对那质朴爽朗的人文环境心生向往。

去之前就设想,两天的时间不去任何景点,就在古城里慢悠悠的转一转,走走那些青石路,在一旁听听当地人闲话家常。

到凤凰古城还不到两个小时,我的幻想就彻底的破灭了。

凤凰古城商业化真的太严重了!

几乎每走一步就有人拉着你,

卖花的、卖吃的、租衣服的、租船的、照相的

形形色色,问候密集的几乎让人喘不上气。

更难受的是,当你拒绝之后,原本还是笑眯眯的脸立马露出各种不屑。

真的是秒变脸,这种落差怪叫人难受的。

晚上出去看夜景,特意避开商铺。

正当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装文艺的时候,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拿着河灯站在我面前。

“姐姐,买盏河灯吧,放河灯了,一年都会平平安安的。“

我看她不过六七岁的样子,又乖又萌,于是就买了一盏。

她卖给我10元一盏,一路走过来,这种河灯有人卖5元,也有人10元可以买3个。

我准备去河边放河灯,只见这个小女孩拉着三四个小孩过来了。

有卖头上编的小辫的,有卖花环的,还有卖小饰品的。

围着我,让我买。

这次我拒绝了,快步向前,想摆脱这群【小商贩】。他们却不依不饶,围着我,抱着我的腿。

我试了几次,都走脱不了。

跟我一起去的朋友是个急脾气,见状只得提高声音喊

“我们不会买,你们快点走,缠着我们也没有用”

朋友虎着脸,【小商贩】们看了她几眼,估计觉得真的没戏,也就四散跑开。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还不忘在我脚上踩了踩。

晚上回去一看,我的脚趾还是乌青的。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离开了凤凰。

这里的水很清澈,这里的吊脚楼很古朴,这里晚上的风很清凉,我却对这里没有了任何向往。

这是一次极其糟糕的旅行,以至于后来我很多朋友要去凤凰的时候,我的态度都还是很消极。

现在国家重视旅游业,交通越来越方便,景点规划越来越合理,对文化、对建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出去旅游应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但是,旅游业越来越发达的背后,总是让我感觉失去了些什么。

景区商业化严重,连带景区的人也商业化严重。他们丢掉了主人翁意识,对于他们来讲,每一位游客都是叮当响的钱袋子。为了能从这些钱袋子里掏出钱,他们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套路。

我们旅游所走的路,都是他们的套路。

当地的民风民俗已经渐渐被这种挣钱快的套路所取代,上到老人下至小孩,看见你的第一句话,总是

“这个要买点不?”

在旅游发达的地方,民风已经在逐渐消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