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除了让孩子放下手机你还能怎么办?

2019-03-13  本文已影响20人  adf949c0c865
除了让孩子放下手机你还能怎么办?

手机上各种游戏、低俗视频内容对儿童的毒害极其严重,值得每一位家长引起高度重视。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进行了长达八年的研究,发现青春发育期之前的孩子若长时间与手机相处,对思维及心理将产生负面影响。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孩子慢慢适应环境的过程,12岁之前的孩子脑细胞正处于人生中最活跃的阶段,适应能力特别强,孩子对自己所在的环境很快就会形成一种自以为是的认知心理。

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是一种内在的交谈,他的经验词汇、语言等共同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孩子第一时间接受的事理如图“第一映像”一样,在很长的时间之内难以改变,如果这种脆弱的认知被手机引导,将会产生四种家长不想看到的结果:

(1)青春发育前的儿童长时间地与手机打交道,他所形成的基本思维将与手机的符号式思维相同,即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2)手机正在成为他记忆的替代物,儿童一味地使用手机来替代头脑的记忆,那么,他的头脑将降为智能机器。

(3)儿童若过早长时间与手机相处,会在情感上对手机的信息产生一种眷恋和过分的依赖之情,他们不知道手机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过分依赖手机与过分依赖父母一样,都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生活能力。

(4)儿童的道德观念和处世准则是通过自己与别人的相处和交流形成的,手机却不能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不善于与人交流只会与手机相处的孩子,不仅在人际关系上有缺陷,而且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而讲故事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除了让孩子放下手机你还能怎么办?

一些故事真实生动,温馨优美,明快幽默。既是孩子们熟悉的,又是孩子们所向往的,弥漫着轻松温馨的氛围。叙事方式极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简洁鲜明,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的心态、情绪及生活,心存善意,天真烂漫。故事中没有丝毫说教,却教会了孩子们懂得珍惜友谊,尊重别人,诚挚地对待周围的人与事,给了孩子一份真正属于他们的快乐。同时,鼓励孩子独立、自信、聪颖、正直、富有创新精神的完成他的每一件事。

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在心里为孩子设定了理想的蓝图。但要实现,不是通过一次说教或者打骂就一劳永逸的。在儿童期,为孩子选择品质优良的好书,培养阅读习惯,就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父母不妨仔细体会一下孩子听父母读书时的心情,肯定会发现,对于他们来说,恐怕是最幸福的时刻了。仅仅是爸爸或妈妈给自己读书这件事本身,就够孩子欢喜的了。如果所读的书又很有趣,孩子的那份喜悦必定分外强烈。

一位母亲曾说只要时间允许,她每晚都在睡觉前给自己上幼儿园的女儿念书,而且,念书的时候要握着女儿的手。那女孩会非常非常高兴,大概一生都不会忘记母亲念给她听的故事,不会忘记那美妙的念书时刻,更不会忘记握着她的手给她念书的母亲和母亲的手传递过来的温暖。近几个月,这个女孩听的是冠冠图书,“大头儿子”妈妈讲故事(4册)。她还说女儿特别喜欢这套书,胜过安徒生童话。听了一遍又一遍,在贝加的世界里乐而忘返,几乎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女孩都能倒背如流。尤其令她感动的是,有一天单位有事,女儿起床时,她已离开家了,习惯了睁开眼找妈妈的女儿自然有些不适应,哭哭啼啼,爸爸只好拿出女儿的最爱一一“贝加的故事”来打动女儿,听着熟悉的故事与人物,女儿渐渐平静了。故事中有一个珠珠,妈妈在日本,一直由爸爸带大,爱说的一句话是:“爸爸,我要爸爸。”结果,那天讲到此处,聪明的女儿情有所动,不由得抱住爸爸说:“爸爸,我要爸爸。”

除了让孩子放下手机你还能怎么办?

孩子的长大,就是这么一点儿一点儿的,由许多人微笑着精心地呵护着。也许,大多数父母依照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仍停留在认知方面,过分强调识字、数数。殊不知,孩子的心灵塑造、性格培养才是第一位的。作为母亲任何时候都尊重孩子的选择,哪怕只是一个小孩子。这使得他比其他孩子要快乐许多,这份快乐带给了他相当的自信。对于小孩子来说,快乐与知识相比,前者更重要。只是家长给孩子的知识太多,快乐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