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白家庄矿 ——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

2018-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湖之上

12月21日凌晨4时,太原白家庄矿的祁彬茂从睡梦中醒来。他已不用早早起身赶往煤矿,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一时还改不了。

    上午8时,在白家庄矿300公里之外,柳林赵家庄矿的张彦和同事们陆续升井,换衣吃饭。当天是冬至,母亲专门给他捎来了饺子。

    上午10时,天上飘起了雪花。祁彬茂走出白家庄矿二号井副井旁的检身房透透气。煤矿关闭后,53岁的他留下来看护停产的二号井。

    白家庄矿的矿工,有的留下,像祁彬茂一样站最后一班岗,为工友们守护曾经相依为命的老矿井;有的转岗,像张彦一样奔赴新的工作岗位,融入中国煤炭火热的事业当中。

    张彦和祁彬茂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告别白家庄矿,告别负重前行的过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别了,白家庄矿。

    今年10月,山西焦煤西山煤电白家庄矿,这座拥有82年历史的老矿,在全国煤炭去产能的大潮中第一批关闭,退出产能100万吨,圆满谢幕。2016年,在山西,像白家庄矿这样关闭的煤矿共有25座,退出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第一。

    白家庄矿共有两口挖煤的井,一个叫南坑,一个叫二号井。

    南坑是白家庄矿的主力井口,始建于1953年1月。坑口上方红色的“五角星”“红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至今依然熠熠生辉,记录着时代的荣光。如今,南坑的5层办公大楼已人去楼空。南坑副井入口已用砖和水泥封死,墙面上张贴着告示:“井筒名称:南坑副斜井;关闭时间:2016年10月”。

    在二号井副井处,青灰色的墙体、巷道口两旁的说明牌、井口右侧的检身房……每一处缝隙里都嵌着黑色的煤屑,无声地诉说着这些年的辛劳和付出。

    “以前,这里坐人的小车一辆接着一辆。现在,拆得就剩下这一个铁杆了。”站在井口,顺着老矿工祁彬茂手指着的方向望去,是黑黢黢的巷道,深不见底。巷道宽7米多,上有钢梁,下有轨道。曾经,采煤工人坐车沿着巷道斜面向下700多米,再步行前往各个作业面,那里纵横交错,是黑色的煤的世界。

    站在坑口,有风从巷道深处劲烈吹来,带着历史的呼啸,涌向外面的广阔天地。

    别了,白家庄矿。

    时间回到1962年,张彦的父亲张保艾19岁来到白家庄矿,当起一名采煤工人。

    “那时候是人工采煤,打眼放炮挖煤全靠一双手,工人下井一黑夜,眼都不能眯一下。”回忆当年,张保艾老人感慨万千,“上世纪70年代提倡高采高产,目标是‘突破百万吨’。本来是3班倒,经常是一个班延长四五个小时,我们义务加班,家属也跟着下井帮忙。采出来的煤日夜不停地运出去,支援国家建设。”

    今年73岁的张保艾,身材高大,精神矍铄,靠挖煤艰难地养大了张彦兄弟4人。张彦和父亲同为一线采煤工人。父一辈、子一辈,这样的情形在白家庄矿并不少见。“儿子当采煤队长,干活可拼命了,我们老两口心疼他。”张保艾老人对大儿子的工作非常支持。他知道,干活拼命是煤矿工人的一贯作风。

    今年3月23日,在下井27个年头之后,张彦转岗到赵家庄矿上班。“离开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真是舍不得啊。我们那帮老兄弟各奔东西,说分就分了,有去马兰矿的、有去斜沟矿的、有去官地矿的,我们105人转到了赵家庄矿。出发前,领导嘱咐我们注意安全,继续好好采煤。”张彦觉得除了离家远点、生活有些单调外,工作环境和收入变化不大,“这是大势所趋,有国家号召,有政策支持,我们没有一个人下岗,都端上了新饭碗。”

    截至12月底,白家庄矿已经分流安置职工1500余人,大部分人以对外劳务输出的方式,奔向新的工作岗位。山西有106万煤矿职工,2016年分流的共有20166人。未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煤炭去产能的进程中,分流的煤矿职工人数将达到11.8万人。

    张保艾在白家庄矿干了31年,一说到煤矿关闭,他就很激动,眼含泪花:“我离开的时候,矿还在;到儿子张彦离开的时候,矿已经没了。和人一样,矿也有个生,有个死啊。现在,矿也关了,老张、小张也都走了。”

    别了,白家庄矿。

    “头顶的那盏矿灯哟,在漆黑的巷道中,像太阳一样神圣;脚下的那片乌金哟,通过他们的劳动,让人们感受到温暖的冬;像黑色的煤一样,投入祖国的熔炉中,发光发热,让人看到你心的火红。”

    歌谣唱不尽煤矿工人对煤炭的热爱,唱不尽煤矿工人对家乡的深情,也唱不尽山西煤炭对全国发展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共挖了140亿吨煤炭,其中外调出省占到70%。在中国1/60的土地上,山西生产了全国1/4的煤炭。晋煤外运,山西为全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地上,运煤火车开向四面八方;地下,同一时间山西40万矿工正在挖煤。

    “我们父子三代都在白家庄矿上班。我父亲在井下挖了40多年煤,我干了37年,我儿子刚刚工作3年。”祁彬茂个子不高,脸庞黝黑,笑容朴实,他指指坐在身边的小祁——祁杰。父子俩笑眯眯的,话都不多。

    因为煤矿关闭,祁杰已经从井下的通风岗转到机关的劳资科工作。“以后可能还要转到新岗位,但我还年轻,我相信未来,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祁杰说。

    白家庄矿从历史中走来,历经82年风雨洗礼,又转身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

    别了,白家庄矿!但是,它永远不会被忘记,它的离开正是为了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祁彬茂还有两年退休,年纪大了,他受到企业照顾,并没有转岗到其他单位。他尽心守护着完成历史使命的矿井,因为“二号井主井关闭了,副井规划为‘第二批国家矿山公园’,以后人们可以来参观、游玩,了解井下的煤炭世界。”祁师傅充满希望地说,“道路拓宽,绿化造林,拆迁改造……以后这里一定会大变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