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打卡 | 为什么每次完成打卡后,你都不会继续坚持?
你之前有没有过打卡行为?到现在还在坚持吗?
我曾经和别人打赌坚持7:30早起,不起床罚100元。
哪怕每次早起都很痛苦,但一想到要罚钱,就不得不起床。
但因为有次干项目要熬夜,第二天没法早起,所以提前商量好暂停一下这个赌注。
结果,后来我俩再也没人提过早期的事情。
你有没有坚持到现在的打卡?
打卡是一种社群里常见的培养习惯的方式,遵循的大多是“21天可以培养一个习惯”,
但你有没有发现,
很多时候做着做着,就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打卡,
打卡结束后,也不会坚持继续做这个事情了。
这是因为打卡这个行为,有自己的局限性:
1.打卡活动的动机转移
在最开始打卡的时候,都会充满热情。
但随着时间推移,热情消退,动机减弱,学习的难度增加,
人会不得不依靠意志力来坚持,
但是意志力本身是很弱的,
那该怎么办?
如果直接放弃太丢人了。
有的人就开始摸鱼,为了打卡而打卡,比如翻开书拍一页就放下,比如早晨闹钟响了拍个照片打卡,然后继续睡。
这样的人是少数,但是大多数人开始降低任务标准,只要完成就好。
这是因为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
思考是一个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人天生就想走更简单的路径。
对于打卡活动来讲,打卡=任务完成,成长很难但打卡不难,选择更简单的不好吗?
为了完成打卡,开始降低标准,事情本身做好做坏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完成打卡任务。
坚持的动机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完成任务上,由内在需求变成了外在表现。
2.打卡结束会认知闭合,让动力归零
人如果遇到模糊的问题,大脑会倾向于找到确定答案,让逻辑闭环。
人也是,若是当日任务没有完成,会非常惦念这个任务,但一旦完成,做这个事情的动力瞬间趋向为0。
打卡活动,很容易让人只关注任务完成情况,忽略对这个事情本身更大的热情。
在经过动机转移后,活动的目标是打卡而不是成长,
你会不会有每天完成打卡完成后,再也不想多做1分钟这个事情?这就是因为任务结束动力瞬间变为零。
完成其他任务也会这样,当你准备一场重要的演讲,在完成演讲回到幕后,你会感觉到愉快和很大的松弛感,再也不想看稿子一眼。
所以很多人完成打卡后,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3.任务心态影响体验感和收获感
对于军人执行命令,任务心态是有必要的。
但在个人学习成长领域,就如动机转移所言,任务心态可能会让人的动机自然转移到打卡任务本身上面。
比如跑多少公里就完成,看多少页书就结束。过于专注于目标,反而让人很难享受事情本身,体会到乐趣。
比如感受跑步时汗流浃背的痛快,看书时与作者身心交流的沉浸感。
在学习上面,只有在这种对事情本身极度专注的情况下,才能产生正向的反馈。
若是集中注意力在完成一个任务,每天就变成了机械式的行为,也没有任何的快感。
那打卡是不是完全不可取了?不是的,可以对打卡活动进行改进。
首先,将打卡改为记录。
打卡和任务最大的区别是,记录不再有打卡这种任务心态,记录只是记录事实,不会对心智产生限制和影响。
不用过多担心万一不打卡了,就会彻底放弃,人总会有向好之心,看到自己的问题后,根据认知闭合原理,自然会想如何解决。
比如时间管理,会让你先记录时间开销,这就是让你在具象地感知自己时间的花费情况。
慢慢你会发现,我怎么浪费这么多时间,不需要有人催促,自己就开始自觉调整作息,让时间更有效利用。
其次,设下限,不设上限。
如果你一天最多可以背50个单词,不要把这个设置成任务目标,而是设置成一个下限,比如每天背5个。
5个单词并不会让人感觉开始很痛苦,很轻松就可以完成,但很多时候因为沉浸和行为惯性,或者觉得做这个事情本身很有意思,会继续多背很多。
而且每多背几个单词,不再是任务,都是额外收获,也避免了认知闭合和任务心态。
如果觉得开始一个事情很困难,设置最低目标也是个很好的办法,比如先跑1km,先跳100个绳,先读5页书。
用记录替代打卡,
用感受过程替代完成任务,
相信你也会慢慢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