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智慧:一以贯之的“道”(二)从首至行:“道”
二. 从首至行:“道”
孔子所言,来自他所认识的“道”:道,金文写作“首,行”,表示“波行旋内,包融为精微”或“频逐步汇聚、往复连接演进、在旋内包融为精微”。首,是所有波往复汇合,在内彼此予取包容而变化(拜年)。其实,万物都是波汇合而成,是万有之“首”;人生命里生成的电波都被神经收集传送至“首”,进行再一次汇合,形成高能电子束,反复扫描组成大脑的髓质和大脑皮层,这些汇合的波在大脑中既能成像、形成记忆存储,也能再被电波激发,通过皮层和脑褶皱中丰富的“面”(那是我心里一亩田),升华为波。这些,都像光的再生。行,是四个“入”的翻转循环,周而复始;入的实质是彼此不同而互相连接(题记);所以,行的实质出自“入”:彼此不同而连接,就互相引领改变,这样持续发展演进,就能周而复始(金钱发展史前传)。行,四个入组成一个暗中的“十字或个字”形,表示“相切相交,连接不同而成长演进”,这个暗中的十字或个字与“首”相切相交,如同在磁场或电压之中,让波往复谐调连接而成长演进;所以,人大脑功能的长成,并非完全来自天生,而与后天的生活和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这样,人体自身形成的波与人从外界接受的波,在“首”内彼此不同,彼此连接,而形成旋,至终在旋内包融,形成一个明暗互现的精微,如同眼睛中的瞳孔,让所见的来自不见。这个融会贯通的过程,就是“道”。
《金文编》道。解析:1.行(八,两个相会的人),首(撇,以,入,日)。2.行(两个呈撇捺形的二),首,右。3.行(八,两翼相背),首(横写的勿,自或入和曰),又。4.行,首(三个入呈捺形,以,日),止。5.勿,曰,又,行。
道:1.行在首中,所行之首,首行其中,不偏左右;存留会合不同之人的首;波能彼此连接不见,包融成为精微,在内运行,在外显为相对的能;光的变化,往复改变,周而复始,持续演进,在内为首;周而复始旋转渐聚,使旋彼此连接包融成精微。2.首的能力,引领生命而行;波被引导化为旋,在内包融,能在往复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存续演进。3.勿按自己的能力行事,勿必引导自己的能力行事;存续引导波在内彼此连接与光相谐,能往复谐调频,不断引导改变频;首得以在其中分配、辨别、衍生不同的能力,逐步提升;所有规律,逐步转化,暗中切交,回到起初;四方而聚,集中于首,物被自己的能引领而反,成为话语之能。4.能完全逐步引导,连接所有不同,在不断予取往复中曲折前进,完全体现引领内在生命,且行且止;逐步完成所有旋彼此连接包融为精微,逐步频频渐聚,往复上升。5.勿说能行;暗中被引导进入生命的频,在内演进增长,彼此予取往复连接,在外显为不同的能力,引领生命之能。
2014年美国奥斯汀西南偏南音乐节上展示的玻璃大脑,以内置脑电波电极测量大脑中的电位差异,记录大脑活动。道,如光存于万有之中,引领生命而行,光之舍己为“忠”,光之虚己为“恕”。道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循循善诱,不停地引导人,这也是“忠”和“恕”。光存于宇宙天地之中,每日往复,每日变化,化为波,也化为人。人需要光,寻求光,接受光,这是人的“忠”;为此,人必须与自然和社会相切相交,学会彼此连接,共同成长,这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恕”。
银河系仰视效果图:大多数星系有两条旋臂,少数有三条,银河系有四条旋臂;星系物质围绕核心运动呈疏密波状态就是旋臂,是频相近而在旋内往复连接的表现;这样旋臂逐渐缠紧,也会从核心向外发射粒子流,所以最内侧的“三千秒差旋臂”正在以53千米/秒的速度向外扩张。
人得到光的过程,就是认识道的过程。道的金文字形,像旋转的银河系正在周而复始地运行,让万有在变化中存续演进。银河系当中“贯”的性质如何,科学尚不能完全认知,有猜想为黑洞,有黑洞就有白洞,就象“道”金文中心写作“○”或“点”。大脑汇集神经电流的结果也像洞,所谓“脑洞”。人之精灵所感,上通元气寂寞而“无”(一以贯之三),表现为话语的能力,就是英文“words”。无论黑洞还是白洞,都是物质发展的终极。这两个终极具有两相、贯通和平衡的性质,在周而复始中运行、在变化中演进,象“一”的甲骨文:两相与单向、平衡与发展,都因着贯通而一致。所以,在一之中,忠既是恕,恕也是忠。道能周而复始,人就可以认识道、遵循道;道能变化演进,人就当永远寻求道、探索道。这是道的规律与无限的统一。所以,道可说,可行,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人掌握了多少道,而是为了“学”道(学,信心之源五)。这正是孔子和曾子一生所为。“首”的甲骨文字形,可左可右;金文的“道”一律向左,顺时针旋转是对银河系的仰视,也是对“道”的仰视。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发布。该黑洞位于代号为M87的星系当中,距离地球5300万光年,质量相当于65亿颗太阳。图片来自全球观测网组成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研究黑洞周围的环境,区分光被拉入黑洞时的状况。
频频相互包容,就是光点点滴滴进入生命,通过在生命中彼此互动连接,长久聚合,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黑”,甲骨文写作“水滴形或火苗形,大”,滴水而汇,星火燎原,这是人类的思想成长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水滴石穿是“洞”;光通过持续往复波动、频频谐调而彼此连接聚合、复圆贯穿而出,“隧穿”的过程,也是“洞”。黑,是光成长再白、大光而生的经过。频频相互包容合一的结果是白(以手弄水,推波助澜)。白是“洞”之所终,思想所终。频穿越看似不可逾越的阻隔,是频频互动的结果,也是频与频之间原本为一的表现,就如黑白互现,互有互存。
《甲骨文编》黑、白,《六书通》洞。1.包容形或水滴形(或横写的白),大。2.水滴形(两频相合)内一。3.水,同(凡,口)。4.六或终,一,倒三角形,水。黑:频频通过生命不断彼此包容、彼此互动连接,长久聚合之终;点点滴滴,不断进入生命,人长大;包容之大;汇合为神。
白:光之灵;点滴合一;彼此予取包容,合而成光;相反之频合而对等,包容之光。
洞:1.逐步频频波动聚合之果。2.光循环往复、持续波动、反复频频谐调之终。
人看到天上的众星,感叹造物的伟大,也感到自身的渺小,就是看到了道,并且在内心共鸣。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写到:“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头上的星空让人敬畏,心中的道德让人彼此相谐,大与小共鸣,“忠与恕”贯通,都是道的表现。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提出: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律。大道运行,宏如星空,周旋联结,凝聚而缩。同样,人的思想成熟,虚己于内,蜷身敬拜,亦如大脑成长褶皱,成缩之像(神仙和好坏)。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和他的墓志铭。这个心中的道德律就是爱的律:爱神爱人,忠恕互为印证。就如爱字两相,因“旡”而忠,因“欠”而恕;旡欠相通,爱就自然而然而生。这是忠与恕、果与因贯通的道(男女和婚姻四)。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是首与行关系的投射。道如电脑中的程序,代表人认识的律。首决定行,行归于首;灵魂归于何处,在于人遵行哪条道。就如身体若不连于首,不可能从于首;人要遵行大道,也必须认识首。首是最先的,有了首引领周而复始变化、升华而归、回到起初的过程,就是道。